污水变清流,这个街道是怎么做到的?民生议事堂给出答案

作者:刘东滨、邱铧毅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 字号:[ ]

9月24日下午,定海区政协委员双桥街道工作室围绕“攻坚基层治污,打造和美乡村”主题开展民生议事堂专题协商议事活动。市政协副主席张伟平出席活动并讲话。

在这次活动中,委员们首先回访了上次民生议事堂的协商成果,重点了解到浙东礼学馆在文化传承、群众服务、议事协商等方面的实际成效,并与馆内工作人员、周边群众深入交流,倾听关于礼学馆运营方面的意见建议。

在定海区双桥街道的一处污水管道施工现场,委员们又认真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湿地功能设计、污水处理工艺、生态效益等方面介绍,仔细察看水体净化情况、植被种植养护状态,围绕湿地如何更好地发挥净化水质、改善生态、美化环境的综合作用展开讨论。

座谈会上,主持人、双桥街道政协委员工作室主任周战磊开门见山。街道办事处主任朱文兵首先“交底”:全街道已建成2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2341户,日处理能力630吨,出水水质达标率100%。但部分偏远村管网覆盖不足、老旧管网渗漏、运维成本高、村民参与度待提升等问题仍是“拦路虎”。

农村生活污水管道铺埋涉及村路开挖,可能对村民日常出行产生不利影响。市政协常委、民进定海支部主委毛媛认为,要充分考虑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立“多规合一”工作机制‌,例如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与交通路网规划同步编制,实现农村污水治理、道路路面保洁、道路安全隐患整治、路域环境美化等工作同步开展。

“农村生活污水统一纳管治理既有利于农村整体环境,也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定海区政协常委、区佛教协会会长释印忠提出,在现有技术条件的基础上,针对居住位置偏远、户数较少的村民提供倾向性资源支持,尽量配备小型湿地及主管线、支管接入。

结合当前水质保护面临的实际挑战,定海区政协委员、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俞贝贝建议,要高度重视公共空间隐性污染治理难题,加强对侵占公共土地投放杂物或违建等行为的日常巡查和技术监测,予以及时发现查处;同时对历史遗留问题的处置要注意实际影响,依法依规实施拆违、清理堆物,防止污染。

作为双桥街道辖区企业相关负责人,定海区政协委员、舟山良海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兴东建议,持续推进工业园区污水管网统一纳管,在现有巡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科技+人工”监管体系‌,针对可能出现的企业偷排、不规范危废处置问题,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形成“在线监控+执法联动+社会协同”的立体化监管。

基层治污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定海区政协委员双桥街道工作室成员秦宏伟提出,要持续响应群众需求,在现有总管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支管接污工程,早日实现污水管网全域覆盖。

临港村党总支书记周红年建议,村、街道两级应进一步明确分区块的管网维护责任人,对村民反映的管网问题能第一时间受理和处置,村级处置不了的向街道专人反映,研究确定处置时间节点,并持续跟踪处理进展,在预定时间内将处置结果反馈给村民,形成闭环处理机制。

张伟平指出,本次民生议事堂协商流程理性有序、议题切合实际需求、环节设计合理高效,达到了意见充分表达、深度协商的效果。他强调,要以此为契机,持续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在基层着力培养一批“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政协委员,积极引导基层形成“有事好协商”的治理氛围,同时坚持以“党政关注、民生关切、政协所能、委员可议”为选题导向,确保协商过程中各方意见充分表达、深度互动。要进一步探索创新,全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协商定海经验,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贡献政协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