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下午,市政协举行“请你来协商”专题协商会暨专家协商会,就“普陀山文化的时代化阐释”开展协商议政。市政协主席王伟主持会议,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中华参加会议并讲话,市政协副主席方维参加会议。
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普陀山承载千年文化脉络,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东亚海洋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活见证。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普陀山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市政协组建专题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座谈研讨、文献分析等方式开展系统调研,为本次协商会夯实基础。
会议伊始,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高潮通报了去年“推进海洋文明探源工程 加快我市文博业发展”专题协商会建议落实情况,其中“推进市非遗馆、乡村博物馆建设”“做好地域文化挖掘和研究,推进海洋考古调查”“做好定海古城等历史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工作”等多项建议已转化为具体举措。
在协商发言环节,与会专家、委员围绕“普陀山文化的时代化阐释”各抒己见,提出针对性建议。
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唐益鸣代表课题组作主题发言,提出普陀山文化呈现“一核多元、共生共荣”特质,建议确立普陀山“东亚海洋文明综合体”时代定位,构建以观音文化为灵魂、海丝文化为纽带、海防文化为基石、诗路文化为底蕴、石刻文化为印记的“大普陀山文化”体系,通过“保护筑基、活化赋能、创新拓界”推动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普陀山佛教文化跨海辐射,在东亚汉文化区形成了认同度很高的‘佛教文化共同体’。”市文史馆馆员、浙江海洋大学教授倪浓水梳理了普陀山佛教文化对东北亚、东南亚及欧洲的传播脉络,建议“深化与东北亚佛教界联系,建立交流数据库”“开展‘观音文化走出去’活动,举办跨国佛教文化论坛”“升级世界文化盛会品牌,争取定期举办‘普陀山世界观音文化节’”,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观音文化中心。
“普陀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一座独特的文化地标,其文化呈现‘信仰与贸易并行’的独特特征。”市文史馆研究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孙峰建议放大普陀山作为古代海丝航线上的中转地、补给港与祈福地特点,打造“慧锷、一山一宁、道元、隐元”四大高僧文化IP,在观音法界增设海丝文化博物馆,开辟“宁波—普陀山—日本”跨国海丝游线,开发青少年研学营,让海丝文化“活”起来。
“普陀山存诗超1500首、海内外作者700余人,是浙江‘第五条诗路’——海上诗路的核心。”市文史馆馆员、浙江海洋大学教授程继红分析了普陀山诗路文化的三个维度特性,提出设立海上诗路研究中心,打造“万国诗林”与“海潮诗音剧场”,构建数字诗路生态,开发AR激活点与VR体验舱,举办国际海洋诗会,构建“东亚海上诗路走廊”,让诗路文化焕发新生。
“普陀山现存摩崖石刻150余处,最早可追溯至宋代,数量之多、年代之久、内容之丰富,是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浙江海洋大学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楼正豪建议加强跨学科研究,建立石刻年代谱系,构建数字资源库与线上博物馆、开发AI讲解系统,打造石刻体验高地,设计“佛教文化石刻线”“海防历史石刻线”“书法艺术石刻线”三条主题游线、创新AR修复与数字拓片体验、举办“普陀山石刻文化节”,让岩壁上的“海洋文明史诗”触手可及。
“普陀山作为海疆防卫重要屏障,控扼江海,通汇南北,承载着厚重海防文化。”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旅体局一级调研员戎平娟梳理了普陀山现存的海防石质文物、遗址、寺庙建筑与文献典籍,针对部分遗存存在风化、保护不足等问题,建议构建科学保护体系,开展文物检测与动态监测,打造海防文化体验场景,开发“明代海防卫所”项目、建设专题博物馆,树立海疆精神地标,为抗倭将领与高僧立雕像、建设纪念广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普朱管委会、市民宗局、市文广旅体局、市旅游集团等负责人现场一一作出回应。
刘中华认为,课题组成员、委员及专家们对普陀山文化的时代化阐释内容详实、见解深刻,体现了对文化事业的高度负责。他指出,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吸纳此次协商会成果,将“睿智建言”切实转化为推动普陀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他强调,要深化认识、增强使命感,立足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需求,为文化研究锚定方向;要聚焦关键、构建新格局,在架构搭建、内涵深化、载体打造、转化赋能、传播提升五个方面协同发力;要凝聚合力、提升研究工作,通过健全协同机制、加大投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普陀山文化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王伟指出,本次协商会坦诚交流、凝聚共识,取得了丰硕成果,充分彰显了专门协商机构的优势作用和协商民主的蓬勃生机。下一步,市政协将不断健全协商成果采纳、落实、反馈闭环机制,坚持资源共享、校地合作,持续助推普陀山文化在新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助力海洋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