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省政协举行民生协商会,围绕加快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商议政。省政协主席廉毅敏主持。
会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王伟作题为《以文旅融合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的交流发言,内容如下:
以文旅融合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
王伟
今年,中央财政投入超1500亿元支持银发经济,银发文旅迎来“国家级战略机遇”。但就发展现状而言,还存在产品供需不匹配、文旅融合不深入、市场营销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为此建议:
一、有机嫁接“文化内核”与“旅游形态”,丰富产品供给。开展文旅资源系统普查工作,摸清已开发和可开发的银发文旅资源。更加注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知识增长和社交互动需求,鼓励市场主体开发“银发列车”“旅居养老”等主题化模式,打造红色记忆定制游、乡村文化沉浸游、兴趣社群个性游等产品。如舟山将茶、佛教、海洋文化相结合,推出银龄茶旅线路,激发传统产品和线路吸引力。
二、有机配套“文旅创意”与“适老要素”,创造消费场景。研究建立银发文旅服务和行业标准认证体系,重点推进康体、游轮、休闲运动等业态的标准化建设和适老化改造。在4A级以上景区、公共文化场馆普及无障碍通道、休憩驿站等。推出“银发友好景区”认证,推动将地方文脉转化为银发消费品,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实现由“低价观光团”向“深度体验游”转型。
三、有机贯通“文旅产业”与“市场营销”,提升服务效度。强化文旅部门“情绪营销”意识,结合区域特色和即时热点开展主动式营销,推广“品质文化惠享·浙里文化圈”“游浙里”和智慧旅游适老服务“一卡通”应用。设立“省级银发文旅消费券”,对60岁以上游客给予补贴。发挥短视频天然获客优势,加强主题产品曝光频次,拓展国际银发客源。举办长三角银发文旅博览会,构建银发文旅友好消费环境。
另外,市政协委员、定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何优芬也作了题为《关于推进偏远农(渔)村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的交流发言,内容如下:
关于推进偏远农(渔)村
养老服务工作的建议
何优芬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偏远农(渔)村年轻人大量流出,深度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老年人面临经济支持、生活照料、精神关爱多重困难。如何以切实有效的举措补齐偏远农(渔)村养老服务短板,是我省高质量建设发展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要课题。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实现供需精准匹配。以广泛深入调查摸底,弄清我省偏远农(渔)村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养老服务实际需求为基础,精准制定符合我省偏远农(渔)村实际情况和需求的普惠养老服务供给支持政策、服务标准和相关规则,引领、规制全省偏远农(渔)村养老服务工作,推动供需有效匹配。
二是推进数字赋能,充分发挥智慧养老服务功效。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为老人配置智能手环、健康监测设备等,观测其日常生活及健康状况,观测信息直达家庭成员及相关机构组织,形成互联网+家庭+社区+机构的共同关联的信息网络,并明确各自职责义务和响应流程,对老人应急性需求及时提供支撑和帮助。
三是完善喘息式照护服务,统筹提升养老资源的集约利用。出台政策,加大支持力度,引导设在农(渔)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喘息式托养床位向附近养老机构转移,使喘息式托养床位得到更好利用;同时尝试通过多渠道筹资,依托养老机构、长护险机构植入喘息式照护上门服务,与喘息式托养床位一起并行,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可选择的临时性替代照护支持,缓解日复一日不间断照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