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日报》亮出政协“高言值” 献出履职“金点子”
《舟山日报》亮出政协“高言值” 献出履职“金点子”

作者:倪柳霞  发布时间:2025-03-24   浏览次数:

新建 DOC 文档394.png

政协全会中的大会发言,是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履行职责、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展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水平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党和政府迅速听取政协委员意见和建议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

在今年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上,12位委员登台亮出高“言”值,18位委员作书面发言,政协“好声音”得到党政领导肯定点赞34件次。委员们围绕发展、创新、共富等热点话题畅所欲言、建言献策,为舟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聚焦发展议题

共商经济腾飞良策

新建 DOC 文档628.png

△市政协主席王伟调研“听见舟商”平台与市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舟到助企”平台联动履职情况

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和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的时代背景下,舟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市政协委员们立足舟山实际,着眼长远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舟山发展出谋划策。

新建 DOC 文档816.png

“要大力支持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拓展交易品种,提升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市政协委员、浙江拓毅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勇建议,“推动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拓展绿色能源产品,争取生物柴油、绿色甲醇等新品种获批,同时丰富其他交易平台的交易品种,积极争取粮食、有色金属等产品的交易资格。此外,还要推动平台提能升级,打造‘大宗商品舟山价格指数’标杆,深化与上海期货交易所合作,扩大油品‘舟山价格’影响力。”

市政协委员、浙江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赖新则呼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合力推进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发展。争取允许舟山针对油气、铁矿石等舟山大力发展的大宗商品品种出台特殊的产业扶持政策,持续吸引大宗商品企业落地舟山。

新建 DOC 文档1125.png

CCUS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发展业态,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市政协委员、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普陀综合事务中心主任胡恩凯认为我市在地理位置、源汇匹配性等方面具有建设海洋CCUS区域中心的优势。他建议出台市级CCUS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和目标任务,推动纳入长三角一体化布局,谋划区域管网体系建设。设立产业发展基金,探索新能源指标挂钩政策,对技术攻关进行奖励,争取科技专项支持,依托国际油气交易中心打造区域CO2交易中心。锁定CO2综合利用、碳捕集装备、CO2运输封存三大产业,打造全国首个海上CCUS示范项目。

新建 DOC 文档1386.png

△市政协组织委员视察甬舟铁路金塘在建项目

石化产业是舟山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市政协委员、民革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吴其杰建议,从多维度强化人才建设,为石化产业筑牢根基。规划引领层面,由教育局牵头,结合产业趋势,拟定未来5-10年中高职石化专业发展蓝图,合理扩充中职专业设置与招生规模,深化中高职合作,增加本地生源占比。院校建设上,重点打造海运学院石油化工类专业,加大软硬件投入,明确以培养高素养劳动者为核心,提升专业竞争力。推动岱山职业技术学校转型为岱山石化学校,建设王牌专业,塑造石化教育品牌,形成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人才生态优化方面,政策向石化产业倾斜,健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拓宽人才成长路径,全方位助力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智创新领域

共谋产业升级新篇

新建 DOC 文档1726.png

△市政协组织开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临港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题调研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对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舟山在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通过创新驱动实现产业提能升级,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

新建 DOC 文档1861.png

2024年,我市以“985”行动为抓手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呈现出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但对标智能化、绿色化要求,我市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仍存短板。为此,市政协委员、浙江海洋大学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处长桂福坤提出:“以‘十五五’规划研究为契机,梳理新型工业化基础底数和问题,对标先进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应用先进技术。加强靶向招商,招引高端制造项目,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船舶修造、机械制造、大宗商品加工领域的“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系统建设,招引培育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新建 DOC 文档2149.png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是舟山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市政协委员、岱山县政协二级调研员俞赛飞建议通过“四链”协同,大力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她呼吁塑优“政策链”,出台具体产业发展规划,设立研发创新专项基金,激励企业积极开展前沿技术研究以及新产品开发。夯实“人才链”,制定富有吸引力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人才战略,构建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畅通“创新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加大中试基地建设投入力度,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网络。升级“技术链”,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推动企业与顶尖科研团队合作,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强化老年保健品与药物研发,攻坚关键技术。

新建 DOC 文档2444.png

“历史经典产业承载着舟山的文化底蕴和传统记忆。”市政协委员、市文广旅体局文化遗产处处长曾燕针对历史经典产业的发展困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聚焦创新引领和转型升级,让历史经典产业‘活起来’。创新产品开发,将历史元素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形成‘联创’品牌。推动企业转型,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向‘传统生产+现代化生产’转型。还要创新企业发展模式,挖掘产品文化内涵,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此外,聚焦品牌保护和产业集聚,开展产业名录登记,加强老字号品牌保护,支持产业集聚。聚焦品牌出圈和跨界出彩,推动与文旅体产业融合,促进品牌增值,打造多元业态,让历史经典产业‘潮起来’”。

新建 DOC 文档2738.png

△市政协组织界别委员赴东海实验室走访调研

聚力共富愿景

共绘民生幸福画卷

新建 DOC 文档2785.png

△市政协组织委员围绕“推进普惠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开展专题调研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舟山在推进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共富主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为实现共同富裕凝心汇智。

新建 DOC 文档2940.png

“新时代‘小岛迁、大岛建’工程是一项惠民生、促共富的长期性、牵引性工作。”市政协委员、嵊泗县政协副主席盖喜武建议,“加大迁居推进力度,凝聚思想共识,按计划完成小岛迁居任务。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将渔农民转移人口纳入就业重点群体保障范围,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和技能培训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盘活搬迁后小岛的闲置资产资源,拓宽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强化服务普惠度、可及性和多元化。强化资源统筹使用,推进政策多向协同,夯实迁居基层基础。”

新建 DOC 文档3187.png

市政协委员、团市委副书记薛秀棱关注青年返岛入乡助力共富,提出以青年需求为导向,搭建青年返岛入乡大舞台。布局新场景,打造露营咖啡等乡村生活顶配,吸引青年回乡创业和城里人进村消费。打造新范式,推出“数字游民岛”等引才模式,举办赛事活动吸引优秀青年和项目落地。培养新乡情,常态化开展活动加速青年返乡和大学生回流。以产业发展为驱动,创设青年返岛入乡新工位。拓宽产业化渠道,培育乡村“名优特新”产业,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以政策服务为助力,打造青年返岛入乡磁吸场。加码政策供给,推出惠青政策“干货”,布局青年人才社区。

新建 DOC 文档3443.png

“随着‘小岛你好’海岛共富行动深入推进,很多海岛乡村全面焕新。但人文资源的挖掘传承还不够,人文生活的培育力度还不足,人文产业的带动效应还不强……”市政协委员、市乐诚文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彩萍着眼于当前人文乡村建设短板,希望从铸魂、塑形、增值三个方面稳步推进:“历史赋能,挖掘保护乡村文化资源,开展‘文献集成’ ‘百村印记’ ‘特色空间’展示工程,梳理历史文献,修编村志家谱,建好用好各类文化空间,保护不可移动文物。文艺赋能,改善提升乡村人文风貌,发挥艺术乡建作用,打造乡村‘千岛民艺’品牌,做好街巷文化艺术提升,盘活乡村微空间。产业赋能,推进乡村人文资源增值,建设乡村文化创业空间,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推广方式,培育特色农业等体验类文化项目,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新建 DOC 文档3785.png

△市政协围绕“交通领域公共服务一体化”工作开展专题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