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件!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的重点提案在此亮相!
11件!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的重点提案在此亮相!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6-04   浏览次数:

提案是汇聚民心的渠道,也是为党委政府建真言、献良策的智力库。

今年市两会,舟山市政协八届三次会议共收到提案322件,经审查立案308件。其中26件提案脱颖而出,被市政协八届二十次主席会议协商确定为重点提案,将由市委、市政府领导领办和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督办。

现将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的11件重点提案进行选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关于加快我市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民革市委会

主办单位:市卫健委

督办领导:王伟

内容:康复医疗是现代医学里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对康复医疗的需求不断加大,我市康复医疗短板逐步显现,亟需解决。

一、存在问题

(一)康复医疗需求庞大。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30日,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2.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46%。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78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72.47%;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26万,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3%。10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89人。已成为全省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老龄化带来的疾病群体规模正在迅速增加,可以预见,老年人生理、心理等方面疾病的康复医疗需求也将相应增大。

(二)康复医疗水平较低。目前全市还没有专业康复医院,各综合性医院虽设有康复医学科,但专用康复床位不足100张,基层社区医院没有专门的康复床位,相较全省现有115家专业康复机构,1.4万张床位,差距巨大。分层级、分阶段的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没有形成。

(三)康复医疗人才短缺。按照我省关于到2025年每10万人口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达到20人的目标,目前全市仅有康复医师约60人,工作任务艰巨。康复医生团队建设有待加强、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处于较基础阶段。

二、对策建议

加快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海岛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是当务之急,建议如下:

(一)建立特色专业、综合全面的康复医院

综合考虑我市人口分布、康复需求及现有的康复医疗资源和服务半径等因素,新建或改建一所专门康复医院。一是在临城新建一所全市性专业康复医院,有效辐射定海、普陀等区域。二是将定海中心医院打造为一家具有康复特色的综合性医院,增建神经康复、心肺康复、术后康复、老年康复、心理康复等专科,承担全市康复医疗学科建设、人才培训、技术支持、研究成果推广等任务,发挥帮扶和带动作用。

(二)构建定位明确、上下联动的康复医疗服务网络

一是以专业康复医院为中心,辐射带动各辖区综合医院建立完善康复医疗学科,增加康复床位,充实康复医疗力量,特别是嵊泗等海岛医院的康复医疗能力。在各乡镇卫生院设置康复科,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康复床位。二是加强市中医院、二院等医院的专科性康复医疗能力,鼓励广安医院等民营医院发展中医骨科等康复医疗专科。三是按照分级诊疗分类服务原则,以康复为抓手,全方位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技术水平与服务能力,打造“社区卫生中心康复医疗服务”示范点,让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为便捷、专业、优质的康复医疗服务。

(三)打造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康复医疗人才队伍

依托专业康复医院,建立康复医疗专业人员培训机制。通过医联体、专科合作、远程医疗等多种形式,加强医务人员康复医疗知识学习,增强康复医疗“早介入、全过程”意识,加强对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团队的培训,加强突发应急状态下康复医疗队伍储备,提升全市康复医疗人才队伍能力水平。

2. 关于以高质量医养融合推进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工作的建议

提案者:农工党市委会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督办领导:王伟

内容:我市有失能失智老人1.7万余人,其中,严重失能失智2300人,半失能失智1.5万人,他们不仅自身陷入了养老困境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和负担,是推进共同富裕中亟需关注的特殊困难群体。为有效预防和延缓失能失智的发生、提升失能失智老人及家庭的生活质量,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医养结合且成效显著,但与失能失智有增多的趋势相比,与老人及家庭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医养融合还存在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存在问题

(一)失能失智早期筛查干预医养融合不够。加强早期筛查干预,是预防延缓老年人失能失智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我市2022年才首次开展了老年人自理能力的全面筛查评估,该评估大多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民政与卫健未及时进行部门数据共享,疾控部门未参与相关质控,医疗机构后续预防干预也未跟进,动态监测机制尚待建立。

(二)失能失智老人机构照护医养融合不够。全市收住有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65家、占机构总数的90.28%,但机构自身能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只有12家、只占机构总数的16.67%。养老院内设的医疗机构均未纳入卫健部门“双下沉两提升”的范围,互联网远程门诊使用率不高,辖区所在医院专门为其开通就医绿色通道的比例不高。养老机构与辖区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实现100%签约合作,但这种合作是基本免费、粗放型和低频率的。

(三)失能失智老人居家照护医养融合不够。我市严重失能失智老人居家的占48.26%,半失能失智居家的占94.16%。由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能力有限和积极性不高,且长护险只在岱山试点,居家失能失智老人亟需的医疗服务 “上门”、家庭医生“进家”、紧急救援 “及时”、医养结合“联动”等服务覆盖面还很少,很容易造成“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二、意见建议

高质量推进医养融合,是实现失能失智老人“病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政策倡导的发展趋势。为此建议:

(一)预防为先,全面开展失能失智早期筛查干预。一是科学开展。推进全市统一的《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规范》制定,推进评估专业队伍建设,不断规范评估程序、提高评估质量。二是常态开展。将失能失智筛查评估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每五年为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免费、全面的失能失智筛查评估。三是协同开展。借鉴城乡妇女免费“两癌”检查项目的成功经验,建立民政、卫健等多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筛查评估—专业医疗机构诊治—公共卫生机构质控”的预防干预机制。

(二)优化合作,增强对养老机构的医疗支撑。一是建立医康养联合工作体系。以区域医共体和紧密型医联体为基础,优化整合现有区域性康养联合体,建立区域性医康养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推进建立1+1+1签约服务,即:1家养老机构与1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1家县级或市级医疗机构签约,为其提供巡回医疗、绿色就医通道、绿色急救通道和互联网远程门诊等服务。二是加强对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的支持引导。新建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应内设医疗机构或与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紧密型的合作关系。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卫健部门的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范围,符合条件的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范畴和“双下沉两提升”范围。鼓励医务人员在医康养联合体多点执业,养老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与其它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享有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医务人员下沉到公办或普惠性养老机构服务周期纳入医生职级晋升服务时长。

(三)立足居家,积极发展社区家庭医养结合服务。一是确立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中的核心地位。积极向上争取,探索家庭病床、上门巡诊、安宁疗护等居家医疗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并占重要比重,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互联网+护理”等线上医养平台建设,走出一条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支撑、以家庭医生为核心、以“居家养老+家庭医生+家庭护理”为主体有舟山辨识度的医养结合之路。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和绩效考核办法,推行基层台账“最多填一次”,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人、有精力、有积极性去做好做精上门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二是多方汇力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利用社区现有资源改扩建一批助餐、助洁、助行、助浴、助医等医养结合服务设施,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老人周边、身边、床边聚集。精准定制长护险服务内容并逐步在全市推广实施,积极引导商业保险机构开展长护商业险,多途径为居家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积极推进医务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加入社区志愿队伍。三是积极提升家庭成员居家照护服务能力。以健康养护、心理疏导为核心内容,为社区社区潜在被照护对象、轻度失能老人及其家属开展照护实训和照护指导,让有需要的家庭照料者得到更多的帮助。

3. 赋能城市漫游 提升滨海大道文化魅力

提案者:王贵斌

主办单位:市文广旅体局

督办领导:沈国通

内容:《舟山市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7年)》提出以建设海洋文化长廊、海岛赛事之城为抓手,彰显现代海洋城市文化底蕴,打造舟山文旅深度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滨海大道作为舟山新地标,其山海景观与城市生活、城市文化功能紧密相连,是新区海上花园城市的“黄金海岸”。如今,城市漫游即City-walk成为旅行新宠,越来越多的游客深入街区市井、真正阅读城市,获得更多的文化融入感。如何让滨海大道承载舟山特色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市民和游客通过游历这条贯通城市的“大动脉”感悟城市魅力。为提高游客和市民的漫游体验感,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道路设施,擦亮城市金名片

简单清晰的图像和文字标识作为景区“名片”的设计大多出于商业层面的考虑,真正从宣传城市文化的设计较为欠缺。每一个符号背后都有一套完整的知识联想系统,知识是它的本质,联想是其运作模式。为此,在滨海大道上,以路牌、灯箱、标志、步道、围栏、地面涂画、墙壁绘画、舟山本土植物等道路设施为载体,将其打造成具有舟山海洋文化和海岛风情的标志物并辅以双语文字或双语音视频,在向市民和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推广舟山特色旅游产品。以船舶文化、古港文化、桥梁大观、东海海鲜特产、佛教礼仪、渔风民俗、海防建设、岛屿风情等为主题,在全长47.1公里的滨海大道合理设计,分段展示,把我市“渔都港城,海天佛国”的金名片亮出来。游客和市民利用City-walk短视频和城市漫游系列摄影作品,让金名片亮起来。

(二)依托特色赛事活动,发掘城市韵律

首先,在这条得天独厚的大道上添加智能化设施,形成一条高标准智慧赛道,进而承担含马拉松在内的各级各类赛事项目。沿途每隔5公里配置一个芯片数据采集点,通过人脸识别和芯片识别自动记录运动成绩;配置陪跑灯光、自动感应淋浴系统、智慧AED救援站、智能心率柱、智能存包柜等设备设施,实现科技、生态、体育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让运动爱好者获得更好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其次,常态化组织各种体育培训和健身活动,如跑步训练营、瑜伽课程,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参与其中。夏季组织文体活动,如市民喜闻乐见的海滨广场舞、民间歌手表演、直播海鲜销售等,给滨海大道注入更多的商业价值。再次,旅游公司提供体育旅游服务,如组织马拉松旅游团、提供旅游攻略等,让参赛选手和观众在参赛和观赛的同时,享受到旅游的乐趣。由此真正将滨海大道打造成融合户外运动、体育赛事、休闲度假、观光旅游、康养娱乐为一体的文旅体产业赛道。最后,以滨海大道为枢纽站,打造数条“漫步舟山”千年老城精品文化探访线,设计开发舟山建筑游、舟山名人古宅游、舟山红色文化游等主题游线路。

(三)打造City-Walk旅游文创产品,提高城市知名度

颜值与内涵兼具的文创产品备受游客青睐,打包带走成为城市漫游的必选动作,可推动文化经济的发展。滨海大道沿线一步一景,海景、公园、大桥、船舶、灯光夜景,都可作为文创产品的设计元素。产品类型可以是书签、阳伞、帽子、舟山一卡通等实用性物品,可以是各类富有海洋特色、饮食文化、海天佛国元素的玩具、玩偶;也可以是特色的成熟工艺产品,还可以是“滨海大道”微游新品。可将舟山特色的民间手艺,如渔民画、螺钿镶嵌、贝雕等与滨海大道主题相融合,以动漫形式加以呈现;也可将海鲜食品的包装,观音饼上的图案等特色物产的衍生产品,以年礼的形式加以包装。在推广手段上利用网络平台机构重点推出City-walk旅游文创产品。

4. 关于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动船舶拆解行业在我市规范健康发展的建议

提案者:民盟市委会

主办单位:市经信局

督办领导:谢永和

内容:船舶拆解是一项重复利用资源及产品、变废为宝、循环利用的生产活动。国际上把拆船业称为“船舶再循环工业”,属资源环保型产业。据中国拆船协会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拆船企业拆解国内外废船855艘,废船成交贸易额约46亿元。废船再利用后共节约325万吨精矿粉、100万吨标煤和550万吨水耗,减少850万吨原生铁矿石开采、34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船舶工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目前拥有长宏国际、荣畅船厂2家具拆船资质的企业,为后续发展拆船产业奠定了基础。但我市拆船业发展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存在问题

(一)正规拆船企业生产面临三重风险。由于环保投入大,采买资金占用量大,拆解周期较长,拆船企业面临较大经营风险,极易发生亏损。同时,油船、化工船等在拆解过程中易因不当操作引起爆炸等较大事故,企业因此面临安全生产风险。最后,由于国内废船市场不规范和非法拆解的泛滥,正规拆船企业的生存空间被挤压而面临市场风险。

(二)废船供给难以保证。受利益驱动,我国部分大型船舶报废后流向一些安全环保较差的国外拆船企业。同时,国家目前也禁止进口废船。因此,在废船流失且难以进口的情况下,舟山拆船业的原料来源受到极大限制,业务量大幅下降,市场份额不断缩水。

(三)拆船相关人员缺乏。拆船业需大量产业工人及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但目前我市拆船人才数量比较短缺,不仅拥有拆船专业知识且接受过环保、安全教育的专业性人才缺乏,而且劳动人员也大量流失,难以满足生产需求。

二、对策建议

(一)制订相关标准,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联合中国拆船协会、浙江大学、浙江海洋大学等单位,制定团体标准,推进拆船业团体标准化建设。重点围绕准入条件、绿色企业评价、安全生产作业、工艺技术革新、减污降碳、职业健康等方面,借助政产学研力量,开展团体标准的立项研究、编制、审定、发布和推广实施等工作。针对符合标准的企业办理拆船资格证,设立拆船“白名单”企业,进一步规范企业行为。顺应国家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要求,以施行拆船准入为切入点,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放宽地方权限,推动废船流向、绿色拆解、废物处理等制度的确立,促进船舶回收拆解与循环利用管理法制化。

(二)推动科技创新,建立绿色安全拆船产业

以绿色安全低碳新型工业为目标,引导拆船企业不断提高设施水平并保持良好运行状况,以处置在拆船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和有毒物质,防范安全事故。加强拆船业的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推动拆船业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探索拆船业的循环利用和再制造模式,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用新型拆船技术,不断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拆船效率和拆船质量,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安全生产水平。

(三)重视人才培养,形成一批高素质产业工人

支持企业培养高层次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创造条件鼓励员工进行深造,开展产学融合。通过相关高校的船舶专业课程设置以及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具国际视野、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拆船领军人才、骨干人才和技术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对普通拆船工人,按照绿色拆船的要求和《拆船公约》规定,引导企业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加大员工技术培训以及安全生产、健康常识、环保理念等教育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增强员工自我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降低安全和污染事故发生概率。

(四)加强宣传推广,树立舟山拆船优质品牌

加强宣传教育和文化建设,展示拆船业的社会价值和环境贡献,增强拆船业的社会认同和影响力。发挥绿色造船、绿色修船优势,利用现有产业人才和产业工人,形成新的拆船产业链,提升拆船物资附加值,将舟山发展成我国生产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人才最集聚、作业最环保、生产最安全的拆船基地,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探索“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向开放模式,促进拆船业的国际合作与竞争。

5. 建国家级海事博物馆 为舟山高质量发展助力

提案者:刘辉

主办单位:舟山海事局

督办领导:方维

内容:海事博物馆是以展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方海洋贸易、航海造船技术、港口变迁、船民传统习俗、海战等一系列与海洋相关联的活动状况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是海洋文化历史的标志性传承载体,是研究人类海事活动历史的重要抓手,是一个区域的文化制高点。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史,海事博物馆作为海洋文明的标志物,广泛分布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如英国国家海事博物馆、鹿特丹海事博物馆、洛杉矶海事博物馆、圣迭戈海事博物馆、大西洋海事博物馆、圣巴巴拉海事博物馆、澳大利亚国家海事博物馆等等。我国则有香港海事博物馆、澳门海事博物馆、台湾长荣海事博物馆以及2021年开馆的广州海事博物馆。

舟山拥有悠久的海洋文化历史。早在夏商周时代,舟山先民们就乘船抵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将先进的中华文化传播到那里。舟山六横的双屿港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和主要平台,从唐末开始就进行海外贸易,并于16世纪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亮点。当时的双屿港集结了葡萄牙、西班牙、日本、南洋与江、浙、闽、粤、徽等地商人,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市委八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提出实施“985”行动,着力构建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做强八大高能级发展平台,抓好五件事关全局的大事要事。其中小干现代海事服务功能岛,作为八大高能级发展平台之一,引发关注。建议在小干现代海事服务功能岛建设一座高规格的国家级海事博物馆,助力舟山高质量发展,实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文化,文化为经济发展搭台,两手都硬的全面协调发展。

为此,建议:

(一)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目前大陆地区,广州海事博物馆是唯一一家冠以海事的博物馆。相关的国家级涉海博物馆,有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中国航海博物馆(上海)、中国海洋博物馆(天津),唯独没有国家海事博物馆。我们在小干岛现代海事服务功能岛上建设海事博物馆,应以国家馆为打造目标,留足海陆空间,分期实施建设,以博物馆为海事服务功能岛提供公共文化空间支持,拉动功能岛现代海事服务产业打造。

(二)加强水下、滨海考古,深挖舟山丰厚海事历史底蕴。舟山的海洋文明和海事历史史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近年来的考古挖掘发现,新石器时代遗迹在舟山诸岛呈现星罗密布之势,马岙土墩遗迹有力证明稻作文化经舟山传播到日本。之后更有春秋战国吴越争霸经略舟山、秦汉时期纳入国家大一统管辖、三国东吴开拓海疆收复台湾、东晋孙恩据舟山起义、大唐开元设立县治等悠久历史。舟山海洋海事史可谓是中国海洋海事史的先声,拥有独尊地位。尤其在中世纪后,随着西方文明东来,以双屿港、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首登六横、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为代表的历史大事件为代表,舟山更是站上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这些煌煌巨史,为我们打造国家级海事博物馆,奠定了深厚基础。

(三)加强活动和推广力度,推进国家级海事博物馆和海事服务产业、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在海事博物馆建设和运营全过程中,把如何围绕现代海事服务产业建设、围绕舟山文旅产业发展放在核心位置考虑,广泛征集散落四处的海事文物,比如明清各种船舶图、航海针路簿、造船工具、航海用具、船模等,尚在民间使用的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木质船舶,以及在沿海近区等待挖掘的沉船等,梳理整理挖掘各类海洋民俗文化,立足舟山,面向世界,联络欧美日各家海事博物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谋划各项海事和文旅活动,持续打造文化品牌,推动小干现代海事服务功能岛建设。

6. 关于完善渔农村绿色能源充电设施建设的建议

提案者:农(渔)业界、陈波、马一博、郑笑娟

主办单位:市发改委

督办领导:张伟平

内容: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下乡步伐加快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绿色出行正成为农村新风尚。据统计,截至2022年底我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8800辆。但我市渔农村、乡村旅游景点的充电基础设施存在布局不够合理、服务不够均衡、运营不够规范等问题,亟待完善。

一、存在问题

(一)需求大,充电难

近年来,我市渔农村区域充电桩的数量完全满足不了乡村旅游业迅速发展需要。例如:近几年人气不断高涨的南洞艺谷、螺塘线、普陀田园综合体等新兴打卡地存在“没有充电设施”“节假日充电排长队”“充电桩故障率高”等问题,给市民、游客带来困扰。据统计,普陀田园综合体只有10个没有对外开放供游客使用的非公共充电桩。

(二)管理难,服务少

公共充电桩存在充电车位被燃油车长时间占用,或有绿色能源车充完电不及时挪车的情况,此类情形较普遍,且不易管理。此外,充电站的整体环境、充电桩的充电系统是否正常、充电桩指示灯、充电桩桩体、枪头是否完好等充电桩故障问题等管理缺位。例如,南洞艺谷充电桩仅有8个,其中3个长时间处于维修状态。

(三)平台多,联通难

目前我市充电基础设施产业仍处于培育期,市面上存在多个运营商,不同运营商、不同区域应用不同的软件,行业内没有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导致用户难以搜索到全部充电桩,无法提供一站式服务。有的绿色能源车主好不容易找到了充电桩,却可能存在不匹配、充不了电的情况,甚至出现充电桩技术故障。

二、对策建议

为更好满足市民、游客使用绿色能源车的需要,进一步推动乡村充电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建议:

(一)科学规划,完善网络布局

要加大充电基础设施的投入,科学合理规划点位布局,加快实现充电基础设施在适宜使用绿色能源汽车的乡村地区有效覆盖;大力推动渔农村内的公共停车场、具备条件的加油站加气站、乡村旅游景区等公共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建设形成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络,有效满足市民出行充电需求。

(二)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要提升充电转设备的日常管理水平,建议建设后由产权所有者负责日常管理维护,相关行业部门做好工作指导,发现充电桩故障问题及时处理,避免出现“有人建设没人管”的尴尬,给新能源车车主带去更好的充电体验。此外,针对重大节假日期间,适度投放移动充电基础设施,增强充电网络韧性。

(三)破除壁垒,构建互通体系

建议相关部门构建全市充电基础设施充分接入的信息网平台,及时发布全市公共充电基础设施设置及实时使用情况。尽快建成公共充电基础设施“一网直达”,充电桩与绿色能源汽车、城市和公路出行服务网等数据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绿色能源汽车的使用体验。

7.关于新媒体时代全面推进媒介素养教育、提升中小学生媒介素养的建议

提案者:民进市委会

主办单位:市教育局

督办领导:贝璐国

内容:当前的中小学生生活在新媒体时代,他们是“数字化的原住民”。媒体化环境具有多元性、复合性、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是中小学生认识世界、传递信息的主要渠道。由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和独立思辨能力,大众媒体也无时无处不在影响着中小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媒介素养已成为中小学生媒介化生存的必要技能,全面推进媒介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一、存在问题

(一)中学生媒体功能的片面使用。媒体具有强大的功能,是当代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外部世界的主要途径。因此,媒体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满足人们的信息需要。调查显示,舟山市中小学生使用媒体最主要的目的是休闲娱乐,其次才是获取信息。由此可见,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媒体的娱乐和消费功能远比媒体的信息功能运用得更多。

(二)中小学生媒体信息批判能力较弱。媒体是一把双刃剑,为人们提供大量信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各种不良的影响因素和危害。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一方面,中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弱,容易受到各种商业化广告、综艺节目等大众娱乐的影响,养成非理性的消费观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中小学生的分辨能力较差,不能正确判断媒体信息的真假,甚至无法区分媒体与现实生活的区别,盲目跟风模仿,从而养成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三)政府部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当前,我市政府部门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政策和法规较少,这成了阻碍舟山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缺乏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和课程。关于媒介素养教育,目前舟山还没有专门的教育标准和课程要求,教育标准的缺乏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教材的开发及教学内容的确定等。全市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的目前形式主要是信息技术课,而大多数学校的计算机课将重点放在教会学生操作和使用电脑上,对于媒介信息的理解、分析批判能力和创作能力等几乎毫不涉及。

二、对策建议

(一)社会有关力量要重视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和家长的重视和支持。因此,要促进我市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视,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媒介素养教育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社会组织加强宣传及与学校的合作,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实践;学校积极为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便利等。

(二)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标准,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媒介素养教育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舟山目前中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与其他学科缺乏联系,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路径单一、狭窄。教育部门应该积极制定媒介素养教育指导准则和标准,将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到其他学科教学中,特别是思想品德教育和艺术课程中,拓宽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式与途径。

(三)引导中小学生科学使用媒体。媒体具有传递和获取信息、学习、交流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信息功能是媒体最基本的功能。中小学生媒体功能的使用偏差,弱化了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学校需要关注和重视中小学生的媒体运用状况,积极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和理性的使用各种媒体资源,为中小学生构建良好和健康的媒体运用环境。

(四)培养中小学生的媒体批判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媒体分析和批判能力是 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加强中小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加深对媒体的理解和欣赏,敢于挑战陈规和偏见,揭露媒介信息中隐含的不明显的信息,启发人们对媒体信息的影响的思考,从而抵御大众媒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8. 关于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议

提案者:孔志光、桂福坤、张高俊

主办单位:市委组织部

督办领导:干松章

内容:2022年9月,舟山以市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文件形式发布了《舟山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了打造“五个青年城”的具体工作任务。根据2023年1月浙江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发布的浙江青年发展综合指数(2022)结果显示,舟山市在“青年生活品质”“青年人文素养”“青年权益保障”“青年社会参与”等4项省级一级指标中获优秀等次。但对照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相关要求,目前仍存在不足。

一、存在问题

(一)青年人口基数提升成效不够显

2020年浙江青年常住人口占比为29.4%,近几年随着外省人口迁入增多,青年常住人口占比仍在持续上升。但2022年底舟山市常住青年人口占比约为20.35%,与省内平均水平差距较大,且青年流入与流出人口比在全省排名靠后(第11名)。

(二)青年就业创业空间打造不够理想

2022年舟山市青年求职供需比、青年求职学历匹配度、省级及以上备案众创空间数、科技企业孵化器数等紧密关联青年就业创业的数据均在全省排名靠后(第11名)。科技创新指数116.2、新增企业法定代表人中青年占比30.04%,排名也在全省靠后(分别为第10名和第11名)。

(三)青年发展环境创建还不够有力

政府对青年发展的重视程度,青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获得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等都将直接影响个体是否长久在该城市就业和定居。数据显示,2022年舟山市青年归属感和青年幸福感在全省排名中后(均据全省第8)。

二、对策建议

(一)深化青年人才留舟引育路径

一是加大对在舟青年的“育才”工作。持续加大对在舟高校办学的投入力度,提升办学条件、水平和质量。鼓励在舟高校开办与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并加大对相关专业的实质性扶持。鼓励定向人才培养,深化落实产教融合制度,进一步拓展在舟高校毕业生留舟的基础和空间。二是加大对外地青年的“引才”工作。聚焦聚力九大现代海洋产业链,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加大招引力度,并切实落实优化各类优惠政策,比如购房补贴、落户门槛、子女入学学区选择等,解决青年人才后顾之忧。三是加大对留舟青年的“护才”工作。健全青年人才分赛道评价体系,创新青年人才聘任机制,完善优化青年人才入职入编政策,特别是放宽紧缺专业和高端人才的入编与聘用政策,坚定青年人才长久留舟发展的信心。

(二)加大青年就业创业帮扶力度

一是多措并举稳就业。优化打造综合性的引才和就业服务平台,畅通供需对接渠道,加大宣传力度,有效提高就业信息获取率和配对成功率。同时,建设用好高校人力资源分市场等线上线下平台,针对性开展招聘工作。二是加强帮扶促创业。加大创业融资担保政策力度,为失业青年、高校毕业生等有创业意向的青年群体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等支持。同时,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扶持与服务,指导帮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建设,推进青年创新创业园区和平台建设,建立青年创新创业跟踪机制,组建创新创业专家导师团队,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培训等,全面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加快构建以青年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

(三)扩大综合政策组织保障范围

一是改善青年人才活动硬环境。改善青年人才文化交流、娱乐健身、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条件和水平,提升青年人才幸福感。二是提升青年人才生活服务软水平。加强对城市交通、食品、环境等方面的建设、管理与服务,提升青年人才安全感。三是优化青年人才落户政策。进一步优化青年人才落户相应政策,让外来青年人才真正成为舟山一员、岗位一份子,提升青年人才归属感。四是助力青年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领青年人才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文化发展、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助力城市发展,提升青年人才成就感。

9.  关于在重大工程项目中加强群体性纠纷防治处置的建议

提案者:市政协社法和民宗委

主办单位:市委政法委

督办领导:董文平

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市高水平建设现代海洋城市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纷纷落地。有的项目体量大、周期长,参与主体多,容易引发农民工工资、施工材料买卖、建设工程合同等方面的问题,如不妥善处置则容易形成群体性纠纷,影响项目进度和社会稳定。

一、存在问题

(一)项目主管部门不够明确,项目建设监管难

舟山石化项目多,现行法律尚未明确该类项目建设的主管部门,对项目施工监管带来不利。有的总包单位仅为了收取管理费将工程转包或分包,有的分包单位为抢占市场一味低价承包,后为节约成本又无序转分包或克扣工程款。建设单位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存在工程界面分割不清、工程量确认慢等问题,影响工程进度及工程款结算。

(二)用工管理不规范,农民工维权难

很多单位将其承包工程以分包名义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施工,用工管理极不规范,实名制、分账管理等制度形同虚设。外来务工人员法律素质普遍不高,欠缺证据意识,难以举证证明其与所在施工班组或建设单位之间的劳务关系、务工时间、工资数额等内容,客观上增加纠纷解决难度。

(三)劳务公司履行能力差,执行到位难

重大工程项目转包分包环节众多、资金链过长、工程验收结算程序复杂,导致材料供应商、下游分包人和农民工无法及时获取尾款。分包单位多为外地企业,且无固定经营场所、固定资产,缺乏清偿能力,致使相关权益难以保障到位。

据了解,鱼山绿色石化项目在推进中,就群体性纠纷治理形成“鱼山经验”,取得一定成效。2019年,岱山县组建由政法委副书记任组长,人社、公安、法院等部门骨干组成的工作专班,并设立鱼山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2022年,该专班由县委副书记和鱼山管委会主任担任双组长,全面整合岱山县及鱼山管委会力量,常态化推进政企互动、法企互动,落实分账管理和工资专户等制度,推动工资及时支付、应付尽付。

二、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上下正在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如金塘新材料园区项目,所涉自然环境、施工条件等与鱼山较为相似。故就重大工程项目中推广群体性纠纷治理“鱼山经验”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组织保障,由当地党委政府牵头建立群体性纠纷治理专班

从鱼山经验看,建立高级别专班是群体性纠纷治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如金塘材料园项目,建议由定海区委和金塘管委会主管领导任双组长,定海区和金塘管委会各相关部门领导共同组建专班。落实专职调解人员,抽调相关职能部门精干力量驻点开展实体化办公,统一负责园区内劳资纠纷“一站式”调处、用工备案、总包单位工资发放前置审核等各项防治基础工作。

(二)强化部门联动,形成群体性纠纷大治理工作格局

建立由政法委牵头,人社、公安、司法等部门共同参与的重大项目群体性纠纷防治处置机制,平安护航重大项目推进。针对发现的各种问题隐患及时跟进处置。对投诉多、隐患大的问题企业采取约谈、函告等方式及时处置,形成高压态势。组建欠薪案件执法处置组,对恶意欠薪的企业,经执法处置组会商甄别后,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要加大对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裹胁农民工扰乱单位秩序、采取极端行为讨薪人员的打击力度,形成执法合力。

(三)明确主管部门,压实投资建设者主体责任

建议参照鱼山经验,及时明确金塘材料园等项目的主管部门,在此基础上明确工程、劳务、安全等管理主体及分工,形成监管合力。项目主管部门要引导业主单位审慎选任总包单位,避免低价中标引发后续欠薪事件影响工程进度。推动业主单位明确工程款计量周期、工程进度款结算办法以及人工费拨付周期,约定签证部门或人员名称及签证流程,避免因工程款拨付流程及施工中违规签证等影响农民工工资支付。压实总包单位责任,由项目矛调中心牵头,为每个总包单位配置驻企指导员,经常性开展实地走访,同时根据投诉举报及各总包单位资金配备、用工情况、实名考勤落实情况等综合分析,对欠薪风险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管理。

10. 关于整合提升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议

提案者:经济界

主办单位:市科技局

督办领导:张佩飞

内容: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坚持把培育、发展和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努力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创新生态体系,已累计培育打造各类创新服务平台82家,按批复等级统计,共有国家级平台16家,省级平台47家,市级平台19家;按平台性质统计,共有研究中心11家、实验室18家、合作基地5家、科技园区9家、众创空间及孵化器23家、科研院所8家、科技综合服务平台8家。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市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还存在一些短板。

一、存在问题

(一)科技创新平台比较分散。政府部门中的科技部门、教育部门、质监部门、经信部门、商务部门、人才部门等均有一些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公共平台,包括实验室、研究院、创新中心、孵化器、人才创业园、质检院、小微企业园、电商园、大学生创业园等。大学和科研院所也有不少的科技创新平台在为企业社会提供相应的公共服务。

(二)科创公共平台配套力量弱。从硬件上来看,我市的实验室、科创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普遍规模较小,在研发力量、服务功能、配套设施上还有所欠缺,企业、创新团队后续产业化空间受限。从软件上来看,平台在科技研发、项目孵化、政策咨询、技术服务、风险投资、成果转化、市场推广等全链条系统性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尚不能有效满足科创企业创新发展。

(三)科创公共平台总体能级不高。由于我市及县区的产业规模总体偏小,各类服务平台能级不高;部分市县区两级科创平台性质类同,又各自独立运行,缺乏核心竞争力,对产业支撑能力不够,对创新人才(项目)吸引力不强。缺乏集技术研发、技术咨询、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和要素配套等大综合类产业科创服务平台。

二、对策建议

(一)谋划建设具有海洋特色的综合性科创平台

以我市主导产业的相关行业分类,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海洋产业特色综合性科创服务平台,逐步建设成为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功能,集研发、展示、咨询、技术服务、产业孵化、人才集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科创平台。前期可以先行研究相关规划方案。

(二)建设错位发展的科创子平台

探索谋划建设分工合作、错位发展的产业科创服务平台,在县(区)和各大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以当地主导产业为主,基本科技服务和众创空间为主的基础服务型科创平台。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重点建设发展以科技研发为主的垂直化科创服务平台。

(三)整合现有全市科技创新平台

充分考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的设置,探索大综合一体化的管理和运用机制,实现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资源成果共享共用的平台管理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县(区)的产业优势和政策优势,鼓励县(区)、功能区和科研院所领衔建设统筹全市的产业科创大平台。

(四)加快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能级

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多元化投入的政策体系,各职能部门的相关扶持资金重点向综合性大平台倾斜,同时要积极引进市场化力量,合力推进平台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科创基金作用,重点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及平台孵化项目提供融资保障;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积极为全市各行业提供各类科技服务,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科技服务,努力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提升和助推产业创新的融合发展。

11.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适老化改造工作的建议

提案者:俞赛飞、周艳、任珊红

主办单位:市民政局

督办领导:罗岱生

内容:面对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老年人口的增加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加强老年人基本民生保障,更好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其中推进适老化改造是主要举措之一。目前舟山市老年人口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23年11月30日,60周岁及以上32.8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34.46%(全省平均比例26.10%)。老年人口比例位居全省前列,而且接下来老年人口比例高居不下的趋势会更加严重。为积极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全市适老化改造工作。为此建议:

(一)完善配套建设、强化衔接融合。建议出台相关制度,推进公共空间、消费场所等无障碍建设,纳入城市体检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明确要求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和新建住宅小区项目,必须与该小区的适老化改造工程,一同规划、一同设计、一同施工、一同验收,促进家庭与社区、公共区域规划的适老化衔接与融合,实现适老化设施从居家住宅向社区、公共区域的拓展。

(二)打造项目样板、典型示范引领。建议在现有政府兜底对少部分特殊困难群体适老化改造项目补助基础上,针对我市以居家养老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模式,探索由政府主导,通过财政补贴、国有企业负责的形式,打造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项目试点样板。要鼓励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家庭配备智能安全监护设备。要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推进互联网应用改造,保留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线下服务等。以点带面,普遍形成一套成熟的商业模式和运营管理办法,并加强宣传推广和典型示范。

(三)细化扶持政策、明确任务要求。建议制定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举措,对社会化资本参与适老化项目予以产业扶持和项目补助。从改造项目的补助标准、方式、内容、渠道等方面作细化规定和补助标准,使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有明确的政策预期,增强投资参与投资适老化改造产业的信心,以吸引社会关注和社会资本的进入。

(四)加大公益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建议在各主流媒体加大适老化改造意义、作用的宣传,大力营造人人参与、人人关心老年人群体的良好社会氛围。让全社会知道适老化改造不但是提升养老整体服务水平的要求,也是弘扬尊老爱幼优良传统的重要载体,从而吸引全社会的力量共同支持、共同参与到适老化改造工作中,形成大规模的社会共识和市场需求,从而实现适老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提前制定规划、加大人才培养。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从顶层设计入手,统筹推进适老化改造步伐,适老化改造要求针对各种具体情况,制定个性的改造方案,满足不同的适老需求,是一项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行业,涉及评估、服务、设计等多方面人才。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应提前制定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加大相应人才的培养力度,以应对可能随时到来的适老产业人才需求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