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为媒 积蓄舟山海岛共富发展新势能
发表时间: 2024-02-05 14:26:32 来源: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舟山市委员会

陈翔委员发言

舟山地处北纬30度线,东临太平洋,西靠杭州湾,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让舟山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非常适宜药用动、植物的生长。近年来,我市各地积极开展中药材的种植(养殖)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定海金塘浙贝母、普陀朱家尖西红花、岱山衢山金头蜈蚣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以定海为例,全区现有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 125公顷,分布在定海区的金塘、小沙、岑港、盐仓等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海岛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也造就了舟山产药材的优良品质。研究资料表明,舟山产浙贝母主要功效成分含量在与全国不同产地的浙贝母比较中排名靠前,表现出了较好的抗炎效果。检测数据也显示,舟山产西红花中西红花苷平均总量较规定限度高出80%,进一步证实了舟山产中药材的优良品质。

中药材栽培因其准入门槛低、应用范围广、经济附加值高等特性,正日益成为海岛民众增产增收的新路径,并有望为我市海岛共富事业的提质扩面贡献“药”素力量。但“优质”的背后却未能带来“优价”。由于缺乏产业引导和技术帮扶,我市中药材种植(养殖)普遍存在规模小、分布散、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导致高品质低溢价的现象屡见不鲜,严重打击了种植(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我市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壮大。

根据《推动浙江省中药产业传承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和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计划等文件精神,建议充分发挥我市海岛特色和气候特点,进一步发展壮大中药种植(养殖)产业,不断扩大“舟产好药”的品牌影响,提升产品经济附加值和对外竞争力,努力为舟山海岛共富发展积蓄新势能。

一、开展普查,摸清药材种质资源“家底”

针对我市现有药用动、植物的品种及分布情况,组织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和《舟山药用植物志》编撰工作,摸清区域内中药材资源“家底”。从性状表现、抗病能力、功能疗效等角度出发,筛选本土优质药材品种,进行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此基础上,参照“浙八味”“衢六味”“磐五味”模式,组织开展“舟N味”特色药材评选,进一步突出地域优势,强化品牌效应。集成行业相关政策,统筹农业农村、资规、市监、卫健等各方力量,多渠道做好宣传推介工作,打响“舟产好药”品牌。

二、引新育优,做优做强中药特色产业

充分利用我市现有的海岛荒地、林下山丘、闲置耕地等空间资源,结合海岛地区独特的土壤条件与气候特点,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药材品种。加快构建中药材“生产管理、标准认证、产品追溯”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一批标准化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因地制宜推广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生栽培。整合我市现有的大健康产业资源,深入挖掘中药材背后的经济社会价值,鼓励中药材种植(养殖)向旅游、研学、养生、养老等领域跨界延伸,推进“中药+”融合发展,努力让中药材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经济增长的新能极与重要引擎。

三、传承创新,持续浓厚中药产业发展氛围

深入挖掘葛洪筑台立炉、修炼仙丹的历史典故,妥善保护“存德堂”等一批老字号中医药品牌资源,实现中药传承与城市发展的古语新说。积极推动中医药文化与定海古城改造的有机融合,在积淀古城历史底色的同时,不断提升中医药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大力推动中药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将“识药”、“辨药”纳入中小学素质教育课程,加快以中药材展示和中医药文化宣讲为核心的科普阵地建设,广泛开展中药炮制技艺和中药材鉴定技能比武,在社会各界不断浓厚中药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