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大青年人口引留力度的建议
薛秀棱委员代表团市委发言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再次强调“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主要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提升舟山城市吸引力、竞争力,大力引聚青年人口,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推动“青年更有为,城市更友好”,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当前,我市青年人口引进、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青年人口总体规模偏小。2022年,我市常住人口中,14—35周岁的青年人口约为26.55万人,占20.35%,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9.4%)。由于规模偏小,发展空间相对受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活力。二是青年业态不够丰富。总体上,我市聚焦打造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建立在国家战略所需和资源禀赋基础之上的产业选择。然而面向青年、青年喜闻乐见的产业形态还比较单一,剧本杀、脱口秀、密室逃脱、萌宠会馆、潮玩手办等业态场景不多,青年缺乏多元化的就业和消费选择。三是惠青政策力度不大。近年来,我市虽然出台了部分惠及青年的政策,但围绕普通青年毕业求职、创新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老人赡养、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现实需求,助力青年成长发展准备的“青年大礼包”还不够系统集成。四是青年社会活跃度不高。总体来看,舟山青年特别是外来青年参与社会活动的意愿总体不强,缺乏社会融入感、归属感。
为此,建议:
一、打造青年主题空间,营造青年发展氛围
充分挖掘本地海洋文化和资源优势,契合青年发展需求,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打造更多青年主题空间。打造青年创业孵化基地,为青年创业者提供场地、设备和资源支持,加大创业指导、培训力度,搭建青年创业项目展示和资源对接平台,促进更多创业项目在舟落地转化。打造青年文化艺术中心,为青年创作者和艺术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鼓励艺术家们围绕青年特色开展创作,创排一批富有海岛风情、弘扬舟山文化的艺术作品,力争打造青年文化高地。打造青年城市主题空间,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中充分展现青年元素,创设青年主题空间,推动形成一批具有年轻态、活力范、时尚感的青年聚集地。
二、培育青年特色业态,优化青年就业环境
贯彻“来了就是舟山人”的理念,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战略举措,推动青年高质量就业。鼓励青年创新创业,针对性提供创业培训、创业资金、创业导师等支持,鼓励青年在新兴行业和新技术领域创新创业。扶持青年创意产业,加大对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青年从事创意设计、文化创意、数字创意等领域工作。发展新经济业态,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提供相关培训和政策支持,提升现代产业与青年的契合度,引导青年从事新经济业态。发展海岛民宿、摄影旅拍、露营越野、户外运动、海洋文创等业态,丰富青年灵活就职、弹性工作、兼职兼业等就业形态。聚焦全球移动生活人群和数字游民群体,大力引聚线上线下青年社群,完善基础配套,孵化青年社区生态,打造数字游民岛。
三、升级青年普惠政策,打造青年友好生态
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完善惠青政策体系,制订相应评价办法,全面评估现有惠青政策,立足青年视角对政策进行升级和完善。拓宽惠青政策覆盖范围,聚焦青年“急难愁盼”,推动惠青政策覆盖范围向城市规划、就业、教育、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环境等领域不断延伸,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让青年“来了就不想走”。提供青年参与政策制定的机会,完善青年意见征集机制,畅通青年参政议政渠道,鼓励年轻人立足实际、在各自领域建言献策、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拓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鼓励青年积极参与各类基层群众自治、民主议事、听证、评议等民主实践活动,提升青年参与决策和执行的能力和水平。
四、鼓励青年社会参与,丰富青年精神需求
激励青年在担当作为中实现个人价值,推动青年与城市的相互成就,持续提升城市青春活力。开展社区青春行动,大力引导青年社群建设,引领青年常态化开展岗位争先、文体赛会、校园文化、公益志愿、健康生活、城市发展等主题活动,促进青年融入社会。制订青年志愿者服务计划,建立培训、认证和奖励机制,激发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增强青年对城市的情感链接。组织青年文化和艺术交流活动,举办音乐会、展览、演讲等文化活动,打造城市书房、青年街区、文创基地、影像画展等符合青年审美追求的文化空间,为青年搭建展示才艺、学习交流的平台。引进国内外高端文化展演活动,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与交流活动,满足青年多层次文化需求。丰富青年社交载体,加强“以才聚才”,打造青年聚落,搭建开放、交流、碰撞、合作的青年社交平台,向青年释放城市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