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我市中小学校与博物馆合作开展教育的建议
虞旭伟委员代表民进市委会发言
博物馆馆藏展览内容十分丰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廉政文化、发展红色旅游、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已成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当前加强素质教育、巩固和扩大义务教育“双减”成果的背景下,各地均高度重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积极推动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学习,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为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博物馆与中小学校合作过程中,教育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效果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是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没有针对性政策,缺乏馆校教育合作科学评估、反馈机制,博物馆与中小学校缺乏深层次的沟通协作,只是社会盈利性机构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一些专业性、科学性不强的教育活动;二是博物馆建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主要集中在新城区域,各县(区)博物馆零星分散,难以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三是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专业人才缺乏、能力不足。由于受博物馆专业人员相关知识局限,无法充分匹配学校教育需要,同时学校教师对博物馆资源的认识和了解不全面不充分。
为此,建议:
一、推动博物馆教育资源进一步开发应用
一是策划适合中小学生的专题展览和教育活动,动员馆内策展、文保人员以及专家学者、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发,定期组织馆长讲解、专家导赏。各地文物部门要指导博物馆设计适合进校园、下基层的流动展览和教育项目,经常性组织开展参与面广、实践性强的博物馆展示教育活动。二是开发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文物部门和博物馆要会同教育部门和学校,结合中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充分挖掘博物馆资源。中小学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要有机融入博物馆教育内容。博物馆系列活动课程应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明确不同类型课程的教学目标、体验内容、学习方式及评价办法。三是加强博物馆网络教育资源建设。要推动博物馆青少年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加大推广应用力度,联合发布中小学博物馆教育资源地图,有效衔接中小学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需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
二、拓展博物馆教育方式途径
一是创新博物馆学习方式。博物馆教育活动要以促进学生学习为中心,根据博物馆环境、藏品、展览等,综合运用解说导览、专题讲座、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动手实践等方式,增强博物馆学习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二是提升博物馆研学活动质量。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加强对博物馆研学活动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开发一批立德启智、特色鲜明的博物馆研学精品线路和课程。三是纳入课后服务内容。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有效衔接学校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需求,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鼓励小学在下午3点半课后时间开设校内博物馆系列课程,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三、建立馆校合作长效机制
一是推进馆校合作共建。学校要加强与当地博物馆的联系,通过签订馆校共建协议、举办馆校互动活动、建立第二课堂等方式,定期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要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教育需求,建立学生活动体验、学习效果评估、服务满意度评价等跟踪反馈机制。二是加强师资联合培养。各地教育、文物部门要联合开展师资培养培训,通过教师研习、双师课堂、短期培训、联合教研等方式,加强博物馆教育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合作,使博物馆教育人员了解学校教学内容,中小学教师了解博物馆教育资源构成。三是强化优秀项目示范引领。加强对文博单位中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统筹管理和监督指导,宣传推广典型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