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预制菜行业特色不鲜明、创新能力不强……多位市政协委员建议——

抢滩水产预制菜市场,让更多人爱上“舟山味道”

近年来,受益于餐饮企业工业化升级需求及“懒人经济”的升温,让方便快捷、美味可口及价格实惠的预制菜站上了消费升级的风口。

现下市面上的预制菜多以肉类、禽类等为主,河鲜、海鲜类较少。作为海洋渔业大市,舟山发展水产预制菜产业有实力、有底气。

今年的市两会上,多位市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我市应抢滩预制菜市场,蓄力发力,推进以水产加工品为主要原料的预制菜产业。

传统企业尝试预制菜新“赛道”

这个除夕夜,市政协委员周艳就尝到了预制菜的甜头。

经过调研,周艳发现,相较于传统水产加工而言,预制菜生产具有抗风险能力强、利润高的优势。我市一些传统水产加工企业正在尝试或已经加入了预制菜这个新“赛道”,如浙江兴业集团、舟渔公司等企业陆续布局水产预制菜产业。

市政协委员叶维寅告诉记者,目前,舟山预制菜相关企业初探市场应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如“岛说”系列的即时海鲜面、餐饮连锁品牌舟山原制原味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的半加工食品、浙江鸿大食品有限公司主供远洋渔业捕捞、军需装备领域的速冻蔬菜等产品,都是近年来我市在预制菜行业的一种尝试。

我市的预制菜行业初现雏形,但经营规模多以中小企业为主,加工模式以作坊式生产居多,且许多企业仍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品特色不鲜明、行业标准缺失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行业长期、稳定、高效发展。

培育龙头企业,打造水产预制菜现代产业园 水产品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海鲜水产预制菜因其高营养价值与高附加值,尤受市场青睐。“必须抓住预制菜风口,加快推进其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桂福坤掷地有声。

周艳认为,鼓励本地企业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虹吸效应;引导鼓励本地水产品企业朝水产品精深加工方向延伸,研发生产附加值较高的预制菜产品;整合供应端、流通端和销售端的产业资源,打破企业壁垒,形成可持续共享发展路径,发挥辐射带动功能,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桂福坤大胆建议,可在定海区干石览镇、普陀区展茅街道等区域,高标准建设水产预制菜现代产业园。通过全局规划,统筹推进,不断优化园区科技、人才、生产和营商环境,合理制定企业入园标准,制定园区优惠政策,优先支持园区内企业参与产业园项目建设。   科技人才“加持”,创新开发“舟山味道”

企业降本增效有需求,且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布局中央厨房或引入预制菜,利好于水产预制菜产业发展。在三位政协委员看来,科技和人才是对我市水产预制菜产业最有力的支撑。

桂福坤建议,应支持企业与浙江海洋大学、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水产预制菜产学研平台;通过政府支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建立水产预制菜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技术、电商、营销、品牌等人才。

水产品预制菜最终还是要靠品牌取得市场。因此,叶维寅建议,依托舟山优质海产品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舟山水产预制菜”区域品牌。他还认为,可从营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烹饪学和冷链运输等多个学科角度进行交叉研究和机理探讨,集中力量解决水产预制菜的菜式开发和口味创新,让广大消费者爱上“舟山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