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基层“哨点”  织牢防疫“网底”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居民就诊的“首站”,接触到第一个或第一批传染病患者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如何充分激活基层医疗“哨点”,有效助推疫情防控?今年市两会上,聚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预检分诊、发热诊室设置等,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

现状

基层医疗预检分诊、发热诊室设置存在短板

规范的预检分诊点工作,包括对就诊患者进行测温验码、询问流行病学史、判断病情;及时有效分流,避免候诊人员聚集;发现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由专人引导至发热诊室就诊;做好各项登记工作及相关记录等。

但在调研中,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发现,多家乡镇卫生院医疗用房老旧,条件简陋,有些虽为新建院区,但并未规划设置门卫用房;专业医务人员缺编严重、超负荷工作,只查验健康码和测量体温,替代或简化预检分诊工作。

规范的发热诊室(传染病诊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哨点”作用的重要环节,是对疫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基础和屏障。但是对照“应设尽设、布局合理、条件合格、工作规范”要求,目前我市仍有9个乡镇(街道)没有建成规范的发热诊室,难以真正发挥“哨点”作用。

围绕公共卫生治理的数字化转型问题,市政协委员李莹梅在调研中发现,我市公共卫生数字化目前仍处于信息化网络构建和初级应用阶段,尚未与全省的公共卫生数字化网络完全融合。由于缺乏公共卫生数字化发展总体战略,政策法规和相关标准滞后,各部门摸着石头过河,造成资源统筹和整合利用不足,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和多头管理、多头采集、多系统并立等问题凸显。公共卫生信息“数据孤岛”尚未打破、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类人才缺乏,对我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形成了制约。

建议

规范预检分诊 兜实城乡疫情防控“网底”

兵贵神速。疫情防控是一场与病毒较量、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如何提高疫情发现、预警和处置能力,织牢城乡疫情防控“网底”?

“堵住防疫漏洞,预检分诊是首要环节。 ”

农工党舟山市委会建议:

按照1个建制乡镇(街道)必配1个发热诊室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设置发热诊室,鼓励规模较大的外岛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发热诊室。

完善相关制度和法规,落实经费保障,合理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配置必要的医疗设备、防护用品,做好患者信息登记和跟踪回访,实现就诊闭环管理。

发热诊室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医疗机构之间要建立顺畅的信息通道,一旦发现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第一时间准确上报,并在后续双向转诊过程中,及时传送和接收患者的相关诊疗信息,实现联防联控。

医共体牵头医院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的培训,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敏感性及应急处理能力。

推动开展慢性病线上复诊、脱卡支付和“共享药房”配送等居家诊疗一条龙服务,减少慢性病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前往医院就诊的次数。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我市通过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做到了早期预测预警,但防疫压力仍然存在,加快推进我市公共卫生治理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

对此,市政协委员李莹梅建议,将公共卫生治理数字化转型工程纳入整体战略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为主体,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网底”,医疗卫生机构为“哨点”,公安、工信、铁路、民航、通信等部门协同参与的公共卫生体系,打造“共享、共治、共建”的公共卫生大数据生态。要注重开发并用好各种公共卫生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服务,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建设力度,为提升公共卫生保障能力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