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援华医生巴苏华
印度援华医生巴苏华

作者:徐长卿  发布时间:2020-03-30   浏览次数:

巴苏华(1912~1986),全名比乔埃·库马尔·巴苏(B·K·Basu),印度孟加拉地区达卡人(现属孟加拉国),于1934年加入印度共产党。1938年,巴苏华毕业于印度加尔各答医学院,同年接受组织安排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踏上了援助中国抗战的征程。

1938年的印度,英国殖民统治者不会轻易让印度共产党员前往中国支援抗战。一名印度医生因为共产党员的身份而被当局扣留了护照。巴苏华因较好地隐藏了身份,受命接替这名队员。他与家人不辞而别,从加尔各答秘密前往孟买与医疗队其他成员会合,乘船赶赴中国。当时,他与妻子结婚刚3年,还没有孩子,这一别就是5年。

1939年,巴苏华到达延安。为表示对中国的热爱,取名巴苏华。据《巴苏日记》记载,当时由5人组成的印度援华医疗队坐了近3周的船抵达广州,队员们上岸后的首个任务是改名字,在每个人的名字后加一个“华”字,取意援助中华。队员们当时都积极要求到中国北方前线,延安当然是首选。见到毛主席等人后,队员们都惊讶于中国革命领袖的生活竟然如此简朴,斗志却如此昂扬。毛主席还亲切地对医疗队队员们说:“你们从印度来,能吃辣椒!能吃辣椒就干得好革命!”

在延安的岁月十分艰苦却令人难忘。陕北的冬天格外冷,来自印度的医生很不适应,四五个月都洗不了一回澡,最好的“水果”就是黄瓜。严酷的环境加之满负荷的工作导致医生们纷纷病倒。爱德华、卓克华和木克华3名队员在履行援华任务满1年后,即因病先后回国,而坚持下来的柯棣华和巴苏华则转战千里奔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边治疗伤病员边向当地医护人员传授医疗技术。其间,他们还各自随部队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

1940年,巴苏华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八路军总医院外科主治医生。同年11月同爱德华、柯棣华先后到晋东南、晋察冀抗日前线做救护工作。1942年,柯棣华大夫积劳成疾在中国去世,印度援华医疗队只剩巴苏华一人。在这种情况下,巴苏华尽力在抗战前线救治伤员并传授医术。1978年,巴苏华重回延安,当地年长的百姓仍然记得“印度大夫”,他们也把“印度大夫”称为“眼科大夫”,而巴苏华当年的专长就是治疗眼伤及耳鼻喉科疾病。

巴苏华1943年回国后,格外怀念与战友柯棣华共同战斗的日子,立即成立全印柯棣华大夫纪念委员会,继续致力于印中友好事业。巴苏华在延安期间就见识到了针灸的神奇,1957年他又来到中国学习针灸,并于1977年成立了印度针灸协会。1986年,巴苏华去世前夕,将自己的30万卢比积蓄捐献给了西孟加拉邦政府,用于发展针灸事业。

在巴苏华故居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巴苏华与柯棣华在延安时的合影,照片中人物的面目并不清晰,但两个外国人穿着延安粗布军服、打着绑腿,在阳光下并肩而立的身影却让人印象深刻。”通过巴苏华在中国的亲身学习以及他的学生们的实践,针灸术以加尔各答为中心向全印传播。巴苏华虽然没有牺牲在抗日战场上,但他对在印度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贡献巨大。目前,印度各界均认可印度现代针灸术来自巴苏华,称他为印度现代针灸开创者一点也不为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