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九大对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协章程修正案把“完善以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务委员会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格局”这一重要做法经验写入其中,为人民政协开展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工作指南。
浙江省湖州市政协在深入调研、认真总结历届政协协商议政的基础上,于2017年底协助市委制定出台了《关于着力构建人民政协协商议政新格局,切实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构建以政协全体会议集中协商为龙头,以市委书记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高端协商、政协常委会议例会协商、双月座谈协商为重点,以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政协基层协商等为常态的“1246+”政协协商议政新格局。
“1”:提升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体会议集中协商。每年一次的政协全体会议,是人民政协协商层次最高、会议规模最大、委员参与最多的一项协商活动,肩负着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重大会议精神和重要部署要求的任务。因此,必须着重“把好四个质量”,高质量地开好一年一度的政协全体会议。
把好会前视察的质量,组织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调研视察,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委员高质量建言打实基础。把好会议讨论的质量,提倡热烈而不对立的讨论,开展真诚而不敷衍的交流,鼓励尖锐而不极端的批评。把好大会发言的质量,依托党派、界别、专委会做好大会发言工作,重视从委员调研视察、协商议政等活动中产生大会发言,积极探索开展大会即席发言。把好提案的质量,严把提案立案关,鼓励各界别围绕党政重视、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集体提案,逐步实现提案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2”:深化每年两次的市委书记、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高端协商。市委书记、市长与政协委员的“面对面”活动,是湖州市政协自2012年以来创新履职的一个制度性高端平台,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较好评价。
精心选择主题,每年都选择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两个重大问题,分别组织政协委员与市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协商建言。在选题确定前,充分与党委政府进行沟通对接,努力做到所选议题党政所需、政协所能、群众所盼。扎实开展调研,让委员熟知内情,全面掌握全市有关发展情况;也让委员详悉外情,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办法。精准建言献策,引导委员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富有新意、可操作、能落地的意见建议。
“4”:完善每年四次的政协常委会议例会协商。常委会议例会协商是政协组织和政协常委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是常委履职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协助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渠道。
湖州市政协每季度召开1次政协常委会议例会协商,主要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问题进行协商。为加强协商交流,积极探索和建立政协常委和邀请列席委员就有关议题开展大会发言机制。
“6”:创新每年六次的双月座谈协商。为切实学习借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经验,创新协商形式,增加协商频次和密度,湖州市政协建立了双月座谈协商制度。
优化组织形式,由市政协各专委会牵头,以座谈会为方式,每次与2—3个党政职能部门开展协商建言。选好座谈议题,务求“小题目做大文章”,选题在上一年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列入下一年协商工作计划。报送协商成果,认真梳理汇总每次双月协商座谈会意见建议,以《协商纪要》的形式,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送,供决策参考。每次协商座谈会后,在《湖州日报》以专版的形式刊登《委员发言摘要》,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力。
“+”:推进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政协基层协商等广泛协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涉及一个地方人民群众利益的事情,要在这个地方的人民群众中广泛商量。为此,应切实搭建好机制化、常态化的协商平台,使协商更加广泛多层地展开、更为灵活经常地进行。
建立健全市政协各专委会与党政部门的对口联系工作机制,各专委会结合职能定位,积极采取领导点题、对口部门单位出题、委员群众提题、专委会立题等方式,确定协商议题,开展对口协商。
充分发挥好界别的特色作用开展界别协商,使议政建言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社会的广度,既有科学性、又有代表性。
健全完善提案办理协商平台,加强委员和承办单位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形成先协商后办理、先协商后答复、先协商后落实的协商程序。
湖州市政协还积极探索开展委员工作室、民主恳谈会等政协基层协商形式,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助力促进民生改善,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协离他们很近。
(作者杨建新系浙江省湖州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