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水利工程的产业化、规模化效益,提高管理维护水平,定海区自2016年以来积极探索水利工程市场化运作模式,促进水利工程由“重建轻管”向“重建强管”转变。今年3 月起,区政协常委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走访了金塘、双桥、马岙等镇(街道),并赴常州市武进区、杭州市滨江区等地参观学习,深入调研水利工程管护模式,努力为推行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建言献策。
明确责任主体,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各镇(街道)要统筹属地内的水利工程,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科学合理的外包方案。全区可根据调研摸底情况,按照工程类型科学制定项目外包标准,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便各镇(街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为配合物业化管理的开展,建议尽快制定出台各类水利工程长效管护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健全外包服务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制定水利工程管理服务外包项目绩效考核制度,区水利部门要定期对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督查考核,镇(街道)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更详细的巡查、养护等考核制度,以强化对物业公司的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可作为拨付区级补助经费、与物业公司结算工资报酬的依据。
培育物业市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培育物业化市场。加快推进更多的本地水利工程养护队伍进入市场,鼓励现有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国资公司或社会力量参与组建物业管理公司,并对其逐步实行资质管理及严格市场准入。鉴于目前没有统一的水利工程物业管理标准,可先制定规范性文件,明确物业公司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同时指导督促与镇(街道)按照标准对物业公司进行目标考核。另一方面,要加强物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实行岗位资质管理,要求关键岗位持证上岗,提高物业专业管理水平。加强维养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实现管理和技术人员的阶梯建设,造就专业化的高素质的水利工程物业管理队伍。
降低外包成本,探索服务新模式。目前,定海区采用的是“分专业外包”的模式,其优点是技术性强的项目统一发包,既解决了镇(街道)的技术难题又能降低发包成本,缺点是同个工程因为维养专业不同,分别配备了不同的维养人员,造成了人员和费用的双重浪费。下阶段,可以多角度探索外包新模式。一是推行分类外包。以工程为单位进行综合性服务外包,由物业公司承担日常巡查、清洁、运行、维护等一揽子工作,各镇(街道)则着重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和维护监管。二是整体发包和连片发包相结合。水利工程较多的镇(街道)可以考虑整体物业化,把维养内容相似的水利工程捆绑发包以节约成本,如河道和水库、闸门和泵站;其他水利工程分布少且散的镇(街道),则可以考虑按片区划分外包标段,毗邻的几个镇(街道)可以灵活性的将同一类型的工程进行整合以降低维养成本,在一个总的标段合同费用标准下,各镇(街道)再分别与物业公司签订合同。此外,一些小型工程可以简易发包,采用“以大带小,兼顾管理”的方式,即重要工程的专业维养人员,可以同时兼顾附近小型工程的应急管理,日常管理仍由原巡查员负责,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多渠道落实经费,政府市场协同跟进。与文化体育、环境卫生、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相比,水利公共服务公益性、专业性更强,经济效益更难显现。在推行物业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省市区的经费补助。建议建立公益性水利工程管理经费与维护经费财政稳定增长投入机制,确保物业化管理常态发展。当物业化管理运行平稳后,可以考虑以政府宏观调控为主,市场机制同步跟进,坚持政府作用和市场机制两手协同发力。比如,水利工程的维修养护专项资金以政府投入为主,以政府购买物业服务形式确定公共投入资金;同时,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或民间投资人以出售服务或投资入股形式参与水利工程的管理维养,探索成立“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公益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