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建议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8-18   浏览次数:

        近年来,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有序推进,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业从业人员。不少从业人员还注册登记了家庭农场,牵头领办或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竞争力较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但是,当前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社会认知度低
        社会舆论导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发展,成为年轻人不愿做农民的主要原因。农林、人力社保、科协、供销等部门对现有政策的整合力度不够,一些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未能及时向培养对象倾斜,对潜在的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引导和吸引力。
        (二)缺乏长效机制
        一些部门认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周期长、见效慢,本着“短、平、快”的速成原则,缺乏长期的学习机制、跟踪机制。同时,现有的农民职业教育资源已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造成农民积极性不够。
        (三)扶持力度不够
        由于流转土地的有限,加上本地物流成本、人工工资、营销模式等要素制约,本地农产品价格普遍比外来产品高,造成新型职业农民难以扩大经营规模,带来了很大的成本压力。同时,还有台风等因素,影响其进一步提升发展。

        为此,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既是解决“谁来种地”的现实需要,又是稳定和壮大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解决“怎么种地”的战略要求。政府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摆在“三农”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成立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科技等各部门参与的综合协调机构,集中资金,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大力支持本地户籍的优秀高中生报考涉农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相应学历和技能要求。建立农村人力资源信息库和农民培训档案,有针对性、系统性、持续性地开展培训,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质量。完善构建农业职业教育体系,依托高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大力开展对不同层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以满足当前现代化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强化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建成一批体系完善、效益显著、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广阔的学习、示范、生产、创业平台。
        (三)健全政策体系引导
通过土地租赁调配支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补贴,农民创业资助,农民职业教育补贴制度,鼓励回乡创业青年及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从事农业,逐步使他们发展成为农经、农贸、农产品保鲜与加工产业公司、法人组织型经营型农业生产者。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系统内对农民开展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适应市场的能力。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社会保险制度,支持其参加职工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