郏山君:我与政协的三十年之缘
郏山君:我与政协的三十年之缘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7-21   浏览次数:

委员名片:郏山君,1950年出生,从1987年起连任一至七届市政协委员。曾任二届、三届、四届、五届市政协常委,三届、四届定海区政协副主席。1989年起任定海区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1995年起任市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2014年起任浙江省天主教爱国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也是省内唯一的任省、市、区三级宗教团体副主任兼秘书长的政协委员。


      1950年出生的,属虎,父亲为我取名“山君”,也是希望我能有像山中之君老虎那样的威严品质。受天主教家庭的影响,我出生不久就接受了洗礼,成为了一名天主教徒。在青年时期,天主教成为我追随一生的信仰。

      我和我的家人与政协非常有缘,我的父亲就是一名政协委员。从1980年7月定海县政协成立起,他就是县里的第一、二届政协委员。1987年,舟山撤地建市后,我有幸被选为市政协委员,至今已是连续七届。 

      政协对我来说,不仅是一个头衔上的名誉,更像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彼此理解支持,同时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

      当好政协委员,首先要敢于提建议、敢于为民说话。还记得当年舟山跨海大桥建造选址时的情景,当时有一种普遍想法是就近直接将舟山本岛与大陆相连,但我坚持大桥要走金塘线。我的想法是,如果只是简单的把本岛与大陆联接,那么还是无法改变舟山群岛散落的状态,大桥的意义会大打折扣。为此我多次找到有关政府领导和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并最终被认可。


      身为市天主教爱国会的负责人,我更多的是从身边教友的呼声与建议中找到自己履职的责任与意义。

      2010年之前,由于地势低洼,定海气象台路的天主教堂每遇大雨便会淹水。为治理水患,我和教友们在滂沱大雨中掀开窨井盖,探水找原因,终于发现了流速缓慢和大水漫灌的原因。当年,我写了一份关于气象台路改造的建议,得到了市住建部门的重视与采纳,并于当年完成改造。

      这之后,我顺着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问题进行持续调研,发现我市城区道路存在着新建不久又开挖、修整后不久又坑坑洼洼、路面窨井盖过分低于路面等问题。为此,我多次提出道路改造的提案,并建议建立城区道路“保质期”制度。规定修整后的城区道路设立一定年限的 “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禁止开挖,在“保质期”内出现路面坑坑洼洼应追究责任,在“保质期”内其路面窨井盖过分低于路面的施工单位要返工。同时,城区道路建设要像房屋建筑一样列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名称,在媒体上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政协是人才库、智囊团,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委员们能为我们城市的重要决策和重要工作出谋划策,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这几年,从省里到市里,轰轰烈烈地开展着“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工作。2014年,我发动广大教友,参与省民宗委在全省宗教界开展的“五水共治·五教同行”活动,为“五水共治”,为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出智、出力。

      当“三改一拆”行动涉及宗教建筑时,我一方面积极向各级领导反映情况,要求合法、合理、合情的处理好这一复杂问题,另一方面努力做好宗教界人士工作,使问题妥善解决。我还撰写了《宗教信仰自由与“三改一拆”并不矛盾》的文章在《浙江日报》刊登。

      2015年,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举办了国法与教规的论坛,我在论坛上发表了《浅论国法与教规的关系》的演讲,经专家的评议获得二等奖。2016年,为服务G20杭州峰会,我又参加了服务峰会的宗教界巡回演讲,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赞誉。


      舟山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三大宗教,作为政协委员,多年来我认真倾听各教群众意见,致力于化解矛盾,促进宗教和睦,社会和谐。

      如今,市天主教爱国会在慈善方面积极作为,进行赈灾助残、扶贫济困、捐资助学、开办敬老院等各种类型的慈善工作。成立于1999年的定海天主教敬老院,是我省天主教界规模最大、入住老人人数最多的敬老院。目前,已有入住老人53名。其中,除了天主教教徒外,还有非天主教徒。

      由于我们发扬“荣主益人”的优良传统,由众多义工和教友无偿服务,能做到服务周到,收费低廉,后续登记要求入住的老人非常多。为此,天主教爱国会准备在新城天主教堂再建造一个可入住150人左右的敬老院,目前,已在规划设计之中。天主教敬老院的举办,不但解决了老年教友的养老问题,而且为缓解社会养老难题,发挥宗教正能量起了积极的作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