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政协建言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舟山市政协建言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董慧明  发布时间:2017-02-20   浏览次数:

    海水养殖是渔民转产转业、渔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近年来,我市海水养殖业通过推广应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模式,依靠提高单产,总产量保持基本稳定。其中,贻贝养殖、南美白对虾大棚精养和大黄鱼深水网箱养殖具有一定知名度。但随着多元用海导致养殖空间受限,面积减少,海水养殖业发展面临新的困境。如何化解这一矛盾和冲突,促进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舟山市政协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建议。 

    市政协调研发现,当前我市海水养殖业发展主要存在四大短板:一是要素保障缺乏。不少围塘排涝不畅,遇台风受淹严重;养殖科技人员和从业人员队伍老化,创新不足,新品种和新养殖模式的培育开发有待突破;养殖设施及其用房无法用于融资抵押,商业保险推行受阻。二是养殖环境日趋严峻。随着大量滩涂、围塘被征用和围垦工程的实施,可养面积大量减少;重金属、油类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流入近海海域,导致海水赤潮和病害频发。三是经营者投入信心不足。当前用地用海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模式已经不符合现实需要,企业(养殖户)缺乏投入积极性,限制了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产业体系不完备。养殖苗种严重依赖外地,质量安全难以掌控,不确定因素大;海水养殖与饲料供应、生物制药、养生保健等产业的融合度不够,综合效益不高,市场营销和物流体系欠缺;专业合作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抗风险能力差。

    市政协调研组建议,推进舟山海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要加强科学规划,做好统筹协调文章。在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中,妥善处理好新区发展与合理保护利用海水养殖区域之间的关系,明确一定的区域用于发展海水养殖业,这样既可以改变养殖短期行为,增强养殖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投入养殖产业,同时也利于向上争取,推动养殖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创新,解决融资抵押难题。海水养殖作为菜蓝子工程,有必要像蔬菜基地那样建立最低保障线,可在相关海域设立“基本养殖保护区”,在陆基围塘设立“基本养殖保护塘”,由政府通过调整海洋产业功能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保留一定面积。对于工业化养殖用地的权属问题,可参照福建连江等地做法,由政府部门协助,征用村集体所有土地,并转性为国有工业用地,然后再有偿转让给养殖企业长期使用(50年)。对于陆基围塘养殖,建议修改渔农村有关管理规定,养殖用地租赁期限与第二轮土地承包截止期相衔接。

    为了优化舟山海水养殖品种结构,市政协建议利用舟山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攻克育苗关,重点解决舟山主要养殖品种和地方特色养殖品种的苗种供应问题,着力打造贻贝、大黄鱼、梭子蟹、对虾等优势特色产业。在养殖区域上,以本地为基础,创新合作模式,利用南北温差,通过南北项目合作和过洋性远洋渔业带动跨国养殖。改进养殖模式,力发展陆域设施化、工厂化及循环水利用等现代工业化养殖模式,走精养高产高效养殖路子。构建产业战略联盟,对分散性个体养殖,探索形成“合作社+基地+渔户”模式,实现互利共赢。加强营销体系建设,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发展水产品专业快递;加快产业的融合,把舟山稀有的海珍品养殖观赏、体验、食疗养生纳入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范畴,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

    市政协调研组还建议,政府要出台新一轮的惠渔惠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金融保险创新,提高金融支撑实效。择优选择重要养殖设施作为企业(养殖户)申请贷款的抵押物,帮助融资,促进扩大再生产。探索建立海水养殖政策保险制度,先易后难,逐步扩大范围和险种,大力推进海水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结合建设海洋牧场,积极开展人工造湾、防浪堤(栅)、养殖围栏、人工滞流、人工鱼礁、浮标装置等建设,打造人工适养区,扩大可养面积。加快陆基养殖园区的路、电、房、强排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广大企业(养殖户)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通过培养引进、技术持股等手段,努力打造行业带头人、养殖企业家、科技人才和产业养(渔)民四支队伍,为现代化养殖提供人才支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