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区政协以“季度协商”为抓手推动协商民主落地有声
普陀区政协以“季度协商”为抓手推动协商民主落地有声

作者:普陀区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6-11-29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市各县(区)政协在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上展开了一系列探索和创新,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对指导基层协商民主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普陀区政协借鉴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经验,确立了“季度协商座谈会”制度,并以此为抓手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实践,取得了较好成效。

精选主题,精心设计协商程序

“季度协商座谈会”本着党政所思、社会所求、群众所盼、政协所能的原则进行选题,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除年初区委、区政府、区政协共同议定的协商议题外,还包括各参加单位、各界别提出的议题。这样就做到了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专题协商就跟进到哪里,为季度协商出成果、见成效奠定基础。

“季度协商座谈会”的程序主要包括调查研究、会议协商、跟踪落实三个阶段。深入调查研究是开展季度协商的前提和基础。会议协商有两种形式:一是和当季常委会会议一起进行;二是组织召开专题协商会议。专题协商会议邀请政府相关领导、专家学者、部分政协委员列席,与会各方围绕会议主题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切实有效的意见建议,并形成会议决议。协商座谈结束后,根据决议内容,区政协相关专委会(办公室)协同合作对该项议题进行跟踪督办。

搭建平台,让民意渠道更畅通

2014年至今,普陀区政协已完成协商议题11个,涵盖政府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规划布局、文化教育体育事业发展等方面。

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专题季度协商会中,区政协组织经济界委员就“优化中小工业企业发展环境,加强推进项目审批提速”进行了专项调研。委员们走访了2013年已办结投资(技改)项目审批和正在办理投资(技改)项目的若干家企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认为普陀区的审批办证提速工作存在着效果不明显、服务不到位的现象。为此,委员们建议有关部门要教育窗口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一次性地书面告知项目申报人关于项目审批所涉及的全部流程和所需资料,并提供相关样本与格式,改善投资软环境,提升企业家投资办实业的信心。该项建议得到了党委政府的重视与采纳,获得了中小企业的好评。

在“海岛公交发展”季度协商中,委员们经过前期调研,了解到六横、虾峙、登步、桃花等地公交普遍存在着企业经营包袱重、班次少、价格高等不足,给渔农民出行带来不便。为此,委员们在会上提出了“因海岛公交事业发展滞后,应统一由交通局下属运输公司来对海岛乡镇公交进行统一经营,统一价格,而且增加班次,切切实实便利群众出行”的建议。协商中政府分管副区长、区财政局、区交通局负责人以及相关镇(街道)负责人一起讨论,并提出了补充措施,最终该建议被递交给区委书记和区长,目前正在积极落实中。

完善制度,让政协履职更有力

“季度协商座谈会”在党委、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沟通、理解、支持的桥梁,为区委区政府了解民意、掌控舆情、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提高协商民主实效,今后还需进一步完善“季度协商座谈会”相关制度,构建多维度利益表达机制,提高民主协商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水平。

加强协商民主刚性机制建设。在以文件形式确定协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推动将季度协商纳入党和政府的年度计划,协商什么,什么时候协商,同谁协商,都要有周密计划,及早安排,防止临时性、随意性的低水平协商活动。

建立跟踪反馈督查制度。加强对协商成果的跟踪和落实,协商决定一经公布,就要由有关部门和单位实施,并启动相关的监督机制,促使协商意见转化为工作成果。完善委员培训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甩干膀子能干、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的委员队伍,不断提高委员参政议政能力。

进一步拓展协商形式。要紧跟形势发展,积极创新协商载体,为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提供多渠道、全方面参与政治协商的途径。“季度协商座谈会”可探索采取主题与非主题相结合、协商讨论和调研视察相结合、通报情况与面对面交流相结合、会中参政议政与会后落实反馈相结合等形式,进一步广开言路,集思广益,提升协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