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源昌:守护海岛“文化印记”
翁源昌:守护海岛“文化印记”

作者:  发布时间:2015-04-23   浏览次数:

 
委员名片
翁源昌:
市政协委员、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舟山群岛新区渔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擅长民间民俗文化研究。2007年至今,已主持完成《定海古民居文化研究》、《舟山海岛民间宗族祠堂及宗谱文化研究》、《海岛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利用研究》、《舟山海鲜饮食文化研究》、《舟山群岛历代书院考略》等市厅级课题,十多篇论文在《东南文化》(核心期刊)、《浙江建筑》、《温州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其中《舟山群岛历代书院考略》被评为舟山市2011——2012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定海古民居文化研究》被评为舟山市2007——2008年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担任政协委员后,积极为舟山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言献策,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多次被评为参政议政积极分子、年度优秀委员。
                
梦回老宅,踏遍海岛寻遗韵
(2015年4月23日 方智斌 舟山日报)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老定海”,翁源昌与老房子有不解之缘:年幼时,他一家人住在四合院里,那间朝南的带阁楼的老屋留下了太多的酸甜苦辣;读小学时,他就读的校舍是一座很大的四合院,院落间石板走廊相连,流淌着欢声笑语;长大后,他还住过一栋老式木楼,一楼商铺二楼住人,一把竹椅一杯清茶,坐看人间繁华……
住商品房许久的翁源昌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对老房子如此钟情,并为此忙碌不停。
2006年左右,翁源昌经常做梦,梦里总会出现一些从来没有见过的老房子。“我是不是跟老房子有缘?”他便开始关注起老房子。那时,研究舟山老房子的人不多,且多数研究以老房子里曾住过的人物为主,关注房子本身的人少之又少。
每到周末,翁源昌就背着相机、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城区、城郊,发现稍有特色的老房子就不停地按下快门。如果路远,他就骑自行车到公交车站,坐公交车到目的地,拍好照,再原路返回。“一开始,我也不懂,就把照片发到网上,询问专家。”翁源昌告诉记者,时间久了,他也渐渐能说出一二了,除与宁波、绍兴等地的老房子有些共性外,我们海岛的老房子还有不少个性,比如为了防台风,我们屋脊更厚实;受佛教文化影响,莲花、宝瓶、金鱼和盘长等纹饰在海岛老房子上使用普遍。
近十年来,翁源昌把绝大多数休息时间都贡献给了老房子,踏遍了定海的角角落落。2013年,翁源昌将掌握的资料整理成7万多文字、200余张照片的《定海老屋文化》一书。在修改这本书的过程中,他突然发现,应该关注每一所老房子。目前,他又整理出了10余万字、370张照片,准备将最具特色的42幢老房子集结成册,书名都早想好了,《群岛遗韵:定海老房子》。
许多人也许不理解翁源昌的这份痴劲,也看不懂这些老房子有啥可让人琢磨的。“城区的老房子保护比较到位,但农村有些具有保护价值的老房子受重视程度远不及城区。如果不及时维护,待老房子‘香消玉殒’,我们真的只能徒叹奈何了。”翁源昌说,在走访中,他越来越迫切地感受到,海岛乡村老房子亟待抢救保护。
爱上故纸堆,族谱中有大“文章”
一幢老宅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在寻访老宅的过程中,翁源昌渐渐发觉,老宅背后都有一段段波澜曲折的故事,并多见于主人的宗谱、族谱中。“宗谱、族谱中有很多关于家风、家训,以及相关人物、事件的描述,要是能够把它们挖掘出来,一定对我们有不少借鉴意义。”正是这样一个想法,让翁源昌的研究又深入了一层。
定海皋泄和平村的《舒氏宗谱》详实记载了舒氏家族世系繁衍与重要人物的事迹。“这是一本反映舒氏代代相传修身治家之道的好教材。”翁源昌介绍,生于1672年的舒遐宗来定海时刚满14岁,其父有足病,叔可容公就带他从事耕稼,又出积蓄50两银子给他制产,希望他能光大家业。舒遐宗不负叔望,勤俭创业,家境逐渐富裕,但依然保持勤俭之习,不衣裘帛,茹斋诵经;而见族人有无力佃田者,就出资给其耕稼,不计利息。年近古稀被尊为族长,出九亩田作为舒氏家族祭祀之用,并垂示后人:“克勤克俭,家业永长,倘事刻薄,虽富不久。”
“舒氏的勤俭持家、兴修水利,刘氏耕读兴家、至孝至坚,朱氏尊师重友、克明峻德……每一本宗谱、族谱里都有说不尽的优良传统。”翁源昌已经积累了大量素材。
 “《孟子》云:‘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如果我们把这些家风、家训和正在推进的文化礼堂建设结合起来,学习身边人、身边事,肯定更加相得益彰。”翁源昌觉得自己在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极力鼓与呼,用研究助推发展
不久前,定海区岑港街道把里钓山的保护开发规划交到了翁源昌的手中,并请他提意见、建议。“这个规划是街道请大学做出来的,比较专业。”翁源昌仍有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跟对方继续沟通。2013年,他在两会上提了《关于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里钓山实施整体保护利用的建议》。
里钓的宕口是舟山最古老的宕口之一,这个不大的小岛蕴藏着非同一般的资源——钓山石板。山村依宕而建,就地取材,百年以上的建筑约有11幢,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礼堂、学堂等公共建筑以及众多石雕建筑小品。由于长期没得到重视和有效保护,里钓山不少民居损坏严重,原“钓山版”采石技艺也即将销声匿迹。翁源昌多次前往里钓岛走访、调研,对石文化的渐逝惋惜不已,并大声疾呼。
当选政协委员以来,翁源昌已经提交了十多份提案、建议,内容主要侧重文化、民生。“主要研究这块,所以关心的更多。”翁源昌告诉记者,今年两会上也提了3件提案,其中《保护兰秀厉氏文化遗存,弘扬舟山海商文化》是最重要的一个。
兰秀厉氏海商文化敢于冒险,善于融通的精神,不仅孕育出十多位实业家、航空先驱、诗人,而且“兰秀帮”船队更是显赫一时。翁源昌认为,在全力推进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中,挖掘、保护、发展兰秀商海文化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