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定:“海洋那么大,我想守护她”
王伟定:“海洋那么大,我想守护她”

作者:徐晓蓝  发布时间:2015-12-24   浏览次数:

 

王伟定,1960年出生,第六届舟山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舟山市委委员、九三学社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支社主委。现任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资源室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浙江海洋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海水养殖和水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等海洋渔业生态修复工作。主持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863国科技计划项目课题、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任务、农业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及农业部渔业资源保护和转产转业项目等。

   

职业让他学会了与海打交道

在舟山市政协委员王伟定心中,守护大海是他心之所系、情之所牵、行之所求。

1982年,王伟定从浙江水产学院养殖系海水养殖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工作。30多年来,从实习研究员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他长期从事海水养殖和水生生物增殖放流、人工鱼礁建设、海洋牧场建设等海洋渔业生态修复工作。

从事海洋水产研究,少不得跟海打交道。刚开始,王伟定每次下海都晕得厉害,为了工作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他听取了船员的经验:越是晕船越要多吃。经过无数次吃了吐、吐了吃,王伟定终于摆脱了晕船的困扰,慢慢适应了海上的工作。

2003年,王伟定担任省科技厅《浙江沿岸休闲生态型人工鱼礁本底调查及布局规划》课题组副组长,具体负责人工鱼礁本底调查及规划编制等工作。此课题需要潜水调查作业,研究所里没有专业潜水人员,只能到社会上租用打捞队,但打捞队没有人会水下摄影摄像技术,后改用专业潜水俱乐部,但也不尽如人意,每次潜水调查花费不菲。为了更直观地了解人工鱼礁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决心亲自下水去看看。于是,王伟定报名参加了潜水培训,取得了国际通用的潜水证书。潜水技能的掌握,为他后来的海藻床建设、人工鱼礁及海洋牧场建设等项目的效果调查与评价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舟山渔场是全国最大的渔场,渔业是支柱产业之一。近些年来,过度捕捞导致舟山渔场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更为严重的是,多数渔船采取拖网捕鱼的方式,在捕捞过程中,渔网贴着海底走,一网下去,在鱼类被捕得干干净净的同时,海底的水草、珊瑚等鱼类栖息的环境也未能幸免,被一并破坏,这也进一步加速了渔业资源的枯竭。“作为一名海岛海洋水产科技工作者,保护这片海洋,是自己的责任;满足群众对海水产品的需求,是自己的工作。”王伟定一直秉持着这个信念。

“海洋牧场”研究,让他收获人生价值

2007年前,王伟定主要从事网箱养殖方面的研究,但网箱养殖有一弱点,即可引致浅海水质污染和病害频发现象,鱼类品质难以保证,经济价值难以提高。

 “要解决渔业资源短缺,必须恢复海底的生态环境,给鱼类一个栖息繁衍的场所,建造‘海洋牧场’就能起到这样一个效果。”他把目光转向基于新海洋工程技术的“海洋牧场”研究,先后开展人工鱼礁和增殖放流技术研究。

王伟定主持的国家科技支撑课题“东海区名优种类增殖放流技术开发与示范”,提出了增殖放流种类筛选的原则与方法,初步建立了增殖放流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10多项增殖放流管理与技术规范,进一步完善了东海区及我省增殖放流技术与管理体系,取得了11项国家专利授权。此课题获2011年省科学技术一等奖。今年19日,该课题被并入浙江海洋学院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东海区重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2014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作为省增殖放流技术组成员,王伟定多次指导地方进行增殖放流工作,组织了中央财政资金增殖放流的招标和放流监督,被增选为中国水产学会专家库成员。他先后被农业部东海区渔政局评为东海区水生生物养护先进个人,被省海洋与渔业局评为海洋与渔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被东极镇政府评为“生态保护先进个人”。20145月,中央电视台科技教育频道播出专题纪录片《水下牧场》,专门介绍了王伟定所在的东极新型海洋牧场项目。

与这些荣誉相比,更让王伟定感到欣慰的是,近年来,几乎绝迹的大黄鱼又重现舟山渔场,乌贼鱼等名优鱼类日益增多。“海洋那么大,我想守护她。”在王伟定心中,海洋已不仅仅是一汪深水,而是他心之所系、情之所牵、行之所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