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市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调研报告》摘登
《关于推进我市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调研报告》摘登

作者:  发布时间:2013-02-01   浏览次数:

20128月下旬至10月中旬,沈旺副主席受市政协主席会议委托,带领教文卫体委专题调研我市渔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状况,通过听取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体育局和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政府对渔农村文化体育工作情况的通报,实地察看马岙、册子、勾山、虾峙、衢山等乡镇(街道)和部分社区的文体设施,与基层干部和文体骨干进行座谈,形成了《关于推进我市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的调研报告》。1019,市政协六届五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该调研报告,并送市委、市政府作决策参考。

调研报告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加强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是实现省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日益重视渔农村文化体育工作,使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特别是渔农村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网络逐步完善、文化体育活动逐步丰富、基层文化体育队伍逐步壮大。但目前渔农村群众文化体育工作与“精神富有”要求、与新区建设目标、与群众需求、与城市发展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问题和困难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紧缺;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健全,政策落实不够到位;基层文体基础设施仍显滞后,作用有效发挥不足;渔农村文体专业人才匮乏,队伍结构不够合理。

调研报告建议,随着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启动和推进,各级党委和政府应进一步关心和重视渔农村的文化体育建设,围绕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和目标,全力推进我市渔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更好地满足当前渔农民的文化体育需求。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应站在实现“两富”目标、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高度,切实把渔农村文化建设作为解决渔农民群众切身利益、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来对待。一要从制度上确保文化体育建设工作做到四个纳入。要以内化于心的文化认同和外化于行的文化实践来增强文化自觉,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高度重视渔农村文化体育建设工作,从制度上把文化体育建设纳入到党委政府的正常议事日程,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纳入财政支出预算,纳入干部晋升考核指标。二要建立目标管理绩效考评制度,改变文化建设软性指标、柔性管理的现状。探索建立科学的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把文化体育工作实绩科学地量化到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中,适当增加文化体育考核分值,同时把群众对乡镇政府为渔农村提供文化体育服务的满意度,列为文化体育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渔农村公共文化体系良好运作。

2.上下合力,切实加大对渔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上升,要求在以下五方面加大投入:一是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市、县(区)、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2008年出台的《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2008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经费投入的要求,把文化体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同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新增的经费要向渔农村倾斜,着力扩大公共财政覆盖渔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街道)、社区(村)文体建设的比例;参照《浙江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浙财教〔201121号),增加市级财政配套经费,适时出台相关政策。二是对公共文化共享资源利用困难的海岛乡镇的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在专项资金的安排上应给予扶持和倾斜,市级财政应给予适当形式的配套补助。三是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现有的文化经济政策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鼓励引导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参与兴办渔农村文化产业和设施建设,逐步建立国家、集体、个人、社会相结合的渔农村文化建设的多渠道投入体系,放宽各类资金投资文化阵地建设的准入条件。四是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抓好国家关于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落实。五是在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体育事业财政投入的同时,要重视文化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投入后的实际使用效益,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快建立文化体育产业专项资金绩效评估机制,提升政府在文化体育产业或项目的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专项资金在推动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优化配置作用。

3.加强素质建设,培育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渔农村文体工作人才队伍。实现渔农村文化的发展和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一是抓好专业文化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骨干作用。理顺乡镇(街道)文体站的管理体制,可试行将文化站转化为独立法人机构;建立完善“县(区)乡共管”的渔农村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实行乡镇(街道)文体站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准入制度,人员配备、调动需经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考核审定并统一管理;切实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确保每个乡镇(街道)文体站配备2名及2名以上的专职文化干部,文体站工作人员的待遇应与其他乡镇干部相同;确保各渔农村社区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或兼职的文体员,合理解决文体员的学习培训、福利保障等基本待遇问题;对于长期坚持在海岛渔农村工作,业绩突出、社会评价高的文化专职干部,应及时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切实解决他们的职称、待遇等基本问题。二是构建全市文化人才建设长效机制,尽快研究制定文化人才引进的优惠性政策,探索类似“渔农村工作指导员”模式的文化特派员制度,以推动全市文化人才流动;对基层急需的文体专业人才,可实行柔性引进政策。三是培育基层文化带头人,注重发挥其引领作用,想方设法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手段培训、辅导渔农村乡镇、社区文化业务骨干,切实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业务技能。市、县(区)文化部门应多下基层培训、辅导。四是要花大力气培养渔农村文化建设的后备队伍,尽快改变某些传统特色文化的断层现象。可以参照医疗卫生系统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做法,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吸引和鼓励热爱文化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和大中专艺术院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以逐步改善基层文化队伍的组成结构,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的素质水平,增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活力。五是培育群众自发建立的文体团队,扶持民间艺人和民办文艺团体的发展,加强对业余文艺演出队伍的规范、管理、指导和服务;健全渔农村文化志愿者参与机制,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的文化志愿者管理服务网络。

4.增强内力,提升渔农村公共文化惠民水平。渔农民是渔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渔农村先进文化的享受者和建设者。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渔农村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一是构建城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城乡文化互动互促的机制。通过“文化走亲”等形式,促进城市文化多下乡、常下乡,加大对渔农村的辐射力度,带动渔农村文化通过展演、调演等方式多进城、常进城,在城乡文化的交流、融合中进一步弘扬特色,凸显个性,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二是加大资源统筹,推动文化共建共享。基层文体设施建设要加强全市统筹,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动文化资源向渔农村倾斜,创新文化惠民形式和载体,市级送戏下乡、辅导培训应优先考虑外岛和偏远渔农村群众的需求,一些大型文化艺术活动可以把承办权下放到县(区)和有承办能力的外岛乡镇,全市优秀的渔农村文艺汇演作品可轮流到渔农村乡镇进行巡演,实现资源共享。三是加强宣传,着力打造一批渔农村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先进社区、先进村和先进个人。对于渔农村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先进的典型示范作用,促进充满浓郁海岛特色的“草根秀”文化,尤其是以百姓喜闻乐见的自助式文艺表演活动的发扬光大,来带动、引领渔农村文化建设。四是进一步重视新居民文化体育生活。随着舟山群岛新区的建立和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体育需求,是我们现阶段必须要正视并逐步解决的问题。应更新文化理念,坚持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切实给新居民以平等的文化权利;加强企业文化与社区文化建设互动沟通,增加对新居民的文化供给,使他们对舟山有良好的认同感和融入感;要积极营造优良的企业周边文化环境,促进社区文体活动水准提高;有条件的外岛可增设渔农村健康网吧,满足年轻代新居民的需求,促进渔农村和谐稳定。五是积极培育一批有带动力、有辐射力的民营文化企业,开发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弥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短腿”,丰富海岛渔农村文化生活。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