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怎样活着?”
在2月16日下午举行的市政协五届五次会议“建设生态城市”专题座谈会上,张伟平委员一发言,就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人起码要健康活着,要有健康的身体,要有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要有健康的生存环境。”张伟平委员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做了充分的阐述,“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更是提出了一个目标:建设群岛型花园城市,在长三角地区世界级城市群中建设具有群岛特色、城乡一体、山海秀美、生态和谐的新舟山。这些都为舟山未来的环境描绘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蓝图。
座谈会上,低碳节能、绿色出行、河道整治、人口合理布局、饮用水安全……如何给舟山人民一个更美好的明天,委员们纷纷发表了发自肺腑的意见建议。
作为一名分管渔农业的副镇长,来自岱山岱西镇的夏昊委员对近几年岱西海域海水的变化颇为感触。“我们岱西旧有万亩滩涂,海瓜子、泥螺弯身就是一大把。现在呢?一粒也找不到了。”
他建议,舟山的环保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把一些能耗大、高污染的企业坚决拒之门外;海洋渔业部门要加大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他说,我市虽然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人工放流活动,但一直没有建立评估机制,谁也不知道人工放流到底有多少效果。建立评估机制后,将使人工放流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全世界80%的疾病与水质不良有关,舟山要建生态型城市,饮用水安全一定要把好关。”来自市卫生局的陆意委员在会上表示,去年市卫生局对我市20家渔农村村级自建水厂的水质状况作过采样检测,结果触目惊心:合格率仅为5%。“喝了这样的水将直接伤害我市渔农民的身体健康。”陆意说,他们在调研中发现所有渔农村小水厂均无卫生管理组织,未制定相应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无水质污染处置应急预案及措施;选择水源水只注重蓄水量和肉眼卫生状况;制水设施和消毒设备简陋,大多数无沉淀过滤设施和消毒设备,即便是采用人工投加漂白粉消毒的水厂,也存在盲目投加消毒剂的情况。
陆意说,在“十二五”发展中,各级政府应予以高度重视,强化政府行为,加大资金投入,帮助渔农村水厂改进制水工艺,逐步完善硬件设施,按照村级水厂的设备设施的完整性、卫生安全风险予以分类改造;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渔农民养成健康饮水的良好生活习惯;加强水源保护,建立完善水质监测网络。
发言的话筒在传递,思想的火花在迸发。
刚从德国考察回来的林涛委员,为与会者讲述了他亲历的生态德国。“我转悠了德国10余个城镇、乡村,看了那里的企业、学校,体验了那里的民风、民俗,感受到德国的确是一个生态文明的现代国度。只要不下雨,德国的天空永远都是蓝的;境内的多瑙河、莱茵河清澈明亮、潺潺流动;自来水打开可以直接喝;街道整洁干净,即使下再大的雪,高速路也不封道。在我们的印象里,德国是工业之国,汽车王国,为什么它的生态可以搞得如此之好,的确值得我们深思:发展和环保是不矛盾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错误,不能再重复。 ”杨小毛委员认为,各级政府必须牢固确立科学发展理念,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乐爱国委员认为舟山建设生态型城市,要充分考虑人口合理布局。
李伟委员认为,舟山要以法制手段来助推生态型城市建设。
市政协主席刘爱世主持座谈会。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马国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刘宏明、夏黎明到会听取了发言。